• 29阅读
  • 0回复

寻根探源话开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5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迎九九 话澳门

  寻根探源话开埠
  金国平 吴志良
  澳门,这个美丽的小岛,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从远古走来,历经沧桑巨变,1999年将回归祖国的怀抱。
  明代史籍称今澳门作“蠔镜”或“蠔镜澳”。此后还有“海镜”、“濠镜”、“濠江”、“镜湖”等多种异称。“蠔镜”或“海镜”为一贝壳动物,学名日月贝。盖因几百年前,澳门水域盛产“蠔镜”或“海镜”,故名。“凡番船停泊,必以海滨之湾环者为澳。澳者,泊口也。”诸番求蠔镜为“澳”,故称“蠔镜澳”。因地属香山县,亦称“香山澳”。
  考古发现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镜一带已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劳动、生息。而不断发现的秦汉前的陶器残片、五铢钱和宋、元间的青釉陶瓷碎片,证实澳门古代并不是荒芜的海岛。澳门及邻近地区在公元前3世纪,即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便正式归入中国版图。“香山古扬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分扬越为桂林、象、南海三郡。其时香地属南海郡。秦末,赵佗据郡称南越王,析南海郡,置番禺,香地隶焉。……唐至德二年更宝安为东莞县,设镇香山,……宋元丰五年,……遂割南海、番禺、东莞、新会四县地隶之,仍镇名为香山县,属广州府。……明洪武元年,设广东行中书省。九年,改中书省为布政司,地属岭南道广州府香山县。”蠔镜遂入香山县境。公元10世纪,澳门地区的经济有了发展。13世纪南宋海上王朝曾在此同元军最后抗争,后南宋遗民垦殖本地,14—15世纪间出现村落。直至16世纪中叶,即明嘉靖年间,仍较荒凉,人烟稀少,只有舟船寄泊。
  汉籍将1535年(嘉靖十四年)作为澳门开埠的日期。广东官府约在1535年将“市舶提举司”迁至澳门地区,允许外国商船入泊濠镜澳,从此澳门开埠,成为中外互市之地。此说虽在葡萄牙文献中尚未发现记载,但不排除在“诸番”中有葡萄牙人的踪迹。葡人1517年已至珠江口,1522年中葡西草湾冲突后,葡萄牙商人转赴闽浙,但并未绝迹广海,他们混杂于东南亚贡使团来华贸易。此非葡官方倡导的商业活动,属私商性质,故未留下任何记录。
  郭棐《万历广东通志》称:“夷船停泊皆择海滨地之湾环者为澳。先年率无定居,若新宁则广海,望峒,香山则浪白,蠔镜澳,十字门,……嘉靖三十二年,舶夷趋濠镜者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贡物,愿借地晾晒,海道副使汪柏徇贿许之。时仅棚垒数十间,后工商牟奸利者,始渐运砖瓦木石为屋,若聚落然。自是诸澳俱废,濠镜独为舶薮。”此为1553年说之张本。
  被认为是澳门奠基者之一的戈列高里奥·冈萨雷斯神甫在其1570年的信中叙述说:“我向阁下汇报的事情系确凿的事实,非道听途说,均为我眼见之实。我在葡属印度已达20载。数年前,我被派往中国。许多年来,中国与葡萄牙人大兴干戈,尽管如此,葡萄牙人从未停止过他们的对华贸易。此种状况一直持续至1553年。”
  鉴于作者为当时情况的目击者,此日期应无误。从此,葡萄牙商人纷至沓来。自1554年起,葡语文献中始有关于澳门度量衡的记载。1555年11月20日,费尔南·门德斯·平托从“亚马港”发出一致果阿耶稣会学院院长巴尔塔札尔·迪亚斯神甫信函。
  1557年说首创者为费尔南·门德斯·平托。《远游记》称:“第二天早晨,我们自上川岛出发。太阳落山时抵达往北六里路处的另一岛屿。该岛名为浪白滘。其时葡人与华人在岛上交易,直至1557年广东官员在当地商人的要求下,将澳门港划给了我们做生意。”
  从目前的澳门史学进展来看,1535年应为澳门开埠的年代。1553年说与1557年说之争,其实无大矛盾。1553年是中葡停息干戈的年代,关系缓和后,从1553年至1557年,葡人开始筑屋居留澳门。(附图片)
  题图照片为路环岛南边的黑沙海滩,为澳门著名的天然海浴场。其特色为沙呈黝黑色,乃大自然赐给澳门的奇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