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科技强军的带头人——记济南军区某炮兵师师长张祁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7
第1版(要闻)
专栏:

  科技强军的带头人
  ——记济南军区某炮兵师师长张祁斌
  新华社记者 蒋永武 张玉清 新华社通讯员 武景生
  在人民解放军中有一支无愧于“战争之神”称誉的英雄炮兵师。战争年代,他们的前辈在大渡河畔、平型关头、五指山麓,摧坚拔锐,大显神威,令敌人闻之胆寒;今天,他们面对世界军事革命的挑战,卧薪尝胆,锐意进取,6年中取得了130项科技革新成果,将我军炮兵现代作战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带领部队完成这一历史性跨越的,是被济南军区表彰为“优秀军事指挥员”、“两个武装先进个人”的师长张祁斌。
  勇于攻关开“瓶颈”
  这是6年前的一场近似实战的模拟对抗演练。面对高科技武装起来的“蓝军”,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使习惯于传统作战样式和指挥手段的“红军”各级指挥员一下子乱了阵脚,被誉为“战争之神”的火炮成了哑巴。结果,在这场演习中,“英雄炮兵师”上演了一场“兵败‘滑铁卢’”。
  这件事使时任师参谋长的张祁斌心情格外沉重。他把自己这支部队放到全球军事舞台上重新审视,一种时代紧迫感油然而生:落后就要挨打。要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再显神威,科技强军刻不容缓!
  夜间快速反应能力,是制约我军炮兵战斗力的“瓶颈”。在师党委的支持下,由张祁斌担纲领衔的一场科技攻关战斗开始了。
  追踪前沿理论,翻阅科技书籍,走访现代化企业集团,登门请教专家教授。张祁斌和攻关小组一起反复论证、试验,采取嫁接、移植、机械组合等手段,运用光电编码、数模转换等技术,终于使雷达、声测仪、方向盘、夜视仪等四种侦察器材与快反系统实现了接口联网。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这项科研成果神威大展。茫茫黑夜中,各类打击目标“一触电”,炮阵地上即可显示准确数据,风雨浓雾挡不住,电闪雷鸣也无妨。张祁斌和战友们亲手揭开了现代战场中我炮兵部队对敌人洞若观火的历史,“战争之神”终于有了“火眼金睛”。
  时时想着战斗力,处处留心皆学问。一次,张祁斌到一个步兵部队去参观,发现一种仪器,见有的战士钢盔上顶着一个形状像肥皂盒似的东西。原来,这是卫星定位仪。有了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确定站立点的地理坐标。张祁斌马上意识到,如果能用它完成测地作业,炮兵射击准备时间就会大大缩短,但这种仪器误差大,以此为参数,炮弹难以精确命中目标。据此,张祁斌提出了利用“差分技术”修正误差的大胆设想。他写信、派人向军队、地方科研单位咨询、求教,终于与一家公司一起研制成功。
  “柳营初试马,沙场秋点兵。”张祁斌就是这样,带领官兵呕心沥血地奋斗6年,取得了130项训练改革成果。这些成果中两项获全军科技成果二等奖,两项获国家专利,20项获军区科技进步奖。这些科技成果在训练和演习中大显神威。
  写好谋篇布局大文章
  张祁斌不仅带头攻关,用科技手段打开制约战斗力的“瓶颈”,更注重用现代科技意识写好谋篇布局这篇大文章,把科技强军落实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
  几年前,当微机作为“稀客”,刚走进师团机关时,张祁斌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尽快在全师建成计算机网络,实现办公自动化。他立即查阅技术资料,很快形成了建立作战、训练、管理自动化“三系统”的整体思路。师党委很快研究决定,由张祁斌任“总设计师兼总工程师”,半年之后,师与各团就开通了微机网、传真网、闭路电视网,全师自动化建设初具规模。接着,师里又进行网络的两期工程建设,新增微机200多台,达到师团首长人人有微机,师机关室室有微机,团机关股股有微机,基层连连有微机。与此同时,张祁斌领着“微机小专家”开发出27个功能模块,设计出98个应用软件,使全师数百个业务工作门类在局域网上运行。如今,步入师作战室,随时可以调阅部队战备、训练情况;在各团首长的办公室,可随时看到师里发来的电子邮件;连队俱乐部里,基层官兵可以享用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凡是事关部队战斗力的问题,张祁斌都注意从科技入手去解决。炮兵部队运动中的通讯联络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张祁斌反复论证后,向师党委建议购置了一批通讯设备,通过自行研究的“异频接口”,实现了全师各种通讯设备联网。这样,师长可用对话形式,直接指挥在数百公里以外的部队,使我军炮兵部队机动时的通讯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张祁斌率领部队在科技强军中全面提高走、打、吃、住、藏的能力。为了告别我军几十年来作战、野营、拉练住民房的历史,张祁斌带领官兵把自制、改造的300多顶生活帐篷、车体帐篷与几百顶制式帐篷有机衔接,在各种地形、天气条件下,都能快速建造“绿色流动营盘”。接着他们又将多媒体野战平台、便携式作业箱、积木式作战沙盘、多功能气垫床纷纷“请”进“流动营盘”,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新城”。张祁斌还带领官兵们根据不同季节广泛进行土壤植被色彩取样分析,并研制出一种可使光学和红外侦察器材失灵的可调涂料,使野战设施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一年四季都能隐真示假,实战演习中令“敌人”先进侦察器材变成了“瞎子”。
  瞄准世界军事科学领先水平追踪不息
  “一个新时期的军事指挥员,只有忠诚和勇敢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懂高科技,有决胜现代战争的高强本领,方能不负神圣使命。”张祁斌时常以此自勉。
  作为一师之长,工作多,担子重,工学矛盾大。他坚持“提高工作效率省一点,休息时间挤一点,减少应酬腾一点”的“三个一点”学习法,每天工作再忙,也要“抠”出些时间来读书。几年下来,他先后阅读了几十本以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书籍,写下了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他自费买了一台便携式电脑,无论下部队或外出开会、学习都带在身边,不仅随时储存有用的知识信息,还有空就探索电脑在现代军事中的运用新领域。外语原本是他学习高科技的“拦路虎”,他下了几年苦功夫,如今已能看懂和翻译不少英文资料了。经过多年的孜孜不倦的学习,张祁斌已经成为一位精本专业,通多学科的复合型军事指挥员,解放军炮兵学院聘请他为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祁斌追踪现代军事科学,始终保持着“弄潮儿在潮头立”的雄姿。几年前,当数字部队在世界军事领域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就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军事发展的新走势,决心撩开数字化部队的神秘面纱。十几封求教信函发往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总参自动化局等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一个以他为“领头”的精干研究小组,历经艰辛,拿出可行性论证报告。在上级的支持下,张祁斌选择了某炮兵团八连开展试点。目前一支将显威于未来信息战领域的炮兵先头分队,正在这里起步。
  领导的行动是最好的号召。全师官兵以师长为榜样,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热潮持久不衰。目前全师已经初步形成了解军事科技发展走势,能带领大家攻关的“组织型”人才群体;通晓本行业务,能解决训练改革难题的“攻关型”人才群体;熟练操作指挥自动化器材的“应用型”人才群体。这三种“人才群体”共同支撑起全师走科技强军之路的一片蓝天。近年来,全师先后荣膺济南军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两个武装先进单位”。(附图片)
  图为张祁斌师长在指导战士们如何掌握高科技军事技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