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爱心在这里涌动——北京医院救护驻南使馆伤员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7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爱心在这里涌动
  ——北京医院救护驻南使馆伤员纪事
  本报记者 丁伟 赵永新
  经过北京医院专门救护小组15天的日夜奋战,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大使馆中身受重伤的6位工作人员的伤势目前均大为好转———在废墟中掩埋了9个多小时的武官任宝凯已从昏迷中完全清醒过来,并经常下床活动活动手脚,试着自己吃饭、上厕所。原来让人担心会双目失明的一秘曹荣飞,右眼视力已恢复到0.2,左眼视力也在逐渐好转。刘鑫泉、郑海峰、刘锦荣和杨永丰的伤势也都明显见好。
  由北京医院副院长王建业担任组长的专门治疗小组,自5月12日伤员住进医院那一刻,就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救治工作中。
  任宝凯颅脑多处外伤,一入院医护人员就采取措施,降低颅压,镇静止痛,使他的病情很快稳定下来。曹荣飞的眼部伤势严重,医护人员在清洗他的眼部伤口时,剔出6枚玻璃渣。为防止伤情恶化,眼科大夫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用上了预防视网膜脱落的最好药物。5月13日,即伤员回国的第二天,治疗小组就为刘鑫泉和刘锦荣作了骨折部位切开复位手术。各相关科室每天安排一位骨干医生在重症监护室24小时值班,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为救治伤员,王建业取消了赴日本的考察,两周未迈出过医院大门一步;眼科主任戴虹和副主任医师夏群忙得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我们重症监护室还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眼圈发黑的ICU病房代理护士长杨颖说。自从伤员们来后,她和护理部副主任徐玉华、外科总护士长郑淑梅共同负担起ICU病房的护理领导工作,每天晚上9点以后才回家。病房的护士们更是忙得马不停蹄。为伤员擦洗身体、清洗伤口、输液、喂药喂饭、洗脚洗脸……白衣天使们细心周到的服务让伤员们体会到了家人般的温暖。为使伤员们早日从战争与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来,护士们制定了一整套心理护理计划。不久,病房中的沉闷气氛就被开心的笑声所取代了。
  北京医院赴南医疗队的队员们在光荣完成使命后仍然念念不忘伤员们的病情。他们有的继续参与了手术治疗,有的三天两头赶来看望,有的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加认真地尽职尽责。护士马芳告诉记者:“爱国不是一句空话,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兢兢业业在平时的工作中同样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