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凤凰振翅上云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7
第7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凤凰振翅上云天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学江
  人们说,这近乎是一个奇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国航)悉尼航线即从月亏损二三百万元,变为月盈利四五百万元,火红的凤凰终于飞出了低谷,重新振翅冲上了云天。国航悉尼办事处随之声名鹊起。这一成果既归功于国航新班子的运筹帷幄,也归功于悉尼办事处的具体措施。为此记者走访了到任才半年的国航悉尼办事处总经理黄付明。
  黄总经理今年45岁,年轻干练,落座问明来意,便打开话匣子。他告诉记者,他是带着扭转亏损的任务到任的。当时由于各航空公司竞相压价,一张机票最低时只卖到450澳元,各公司都因此血本大亏。所以他上任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市场,避免与人恶性竞争。于是他冒着极大风险,毅然作出了提价的决定。我问,你就不怕把旅客赶到其他公司那里去吗?他笑着说,“我当然是在作了市场调查后才敢出手的,我的提价决策基于两点:第一,各航空公司都在亏本运营,但又都不想也不能长期亏本运营。第二,我上任前在国内就已了解到,中国已批准澳为旅游目的国,两国即将签署有关协议;双方留学生和文化交流在大幅增加,双边贸易额也在不断增长;因此保证客源并不成问题。但去年11月初刚提价时,前几个班次旅客大为减少,最少的一班只坐了58人,大家都为我捏了一把汗,有人想打退堂鼓。我说人们正在观望,再坚持一下。果然到11月下旬,客座率便开始上升,到12月份,人们排队都买不到票。不到半年时间,我们已相继提价3次,终于扭转了亏损运营的局面,2月份盈利达509万元。”
  稳定市场后,办事处开始转入开拓市场上来。黄总说,他亲自作过两次抽查,发现乘坐国航的多为华人华侨,本地澳人只占5%的份额,就是说开拓澳人市场大有潜力。为提高国航在澳洲的知名度,半年来办事处在澳新各地参与了两次大型的旅游展销会,还赞助了澳大型体育赛事,宣传了国航的形象。同时准备印制宣传手册,并拟直接派销售代表到澳人的旅行社,加强同他们的合作,以提高澳人乘客的比例。
  另外,办事处注意合理保护代理商的利益,将销售额与奖励挂钩,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发展有潜力的销售商,包括澳人销售商,并在他们之中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他们投入资金,更新设备,改善服务,以吸引旅客。
  黄总很重视旅客意见,他认为这不仅是找出差距、改进服务的捷径,更是维护信誉、争取回头客的重要环节。为此他总是亲自处理,亲笔回信。他处理不了的也总是及时反映给总公司。今年春节后,黄总收到一封旅客来信,抱怨一位空姐对病人索取药品不够热心。黄总立即回信表示歉意,并及时向总部作了汇报。总部对有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还派专人从北京赶来登门道歉。此事使旅客深受感动,表示将来还要乘坐国航。
  办事处本身更是时时处处注意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今年元旦之夜总经理助理江燕小姐回国开会,恰与一位12岁的小客人同行,一路上她为孩子饥渴冷暖操心。谁知因中途延误,到北京机场后找不到前来接机的人。江燕一直在机场陪伴孩子,直到将孩子安全交给其母亲,才匆匆回家与自己那望眼欲穿的孩子团聚。总经理特别助理、站长朱金星更是个人人称道的老黄牛。国航每周四个航班,迎来送往,为登机候机旅客排难解困,全都包在他身上。他忙得不知道节假日,忘记了星期天,从没有上下班之说。为赶送晚班飞机,他常常顾不上吃晚饭,有时送走飞机,整理完报表已过子夜。他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各界客户的广泛赞扬。
  但面对成就和赞誉,黄总并没有志得意满。他说,这要归功于国航拥有安全飞行43年无事故的辉煌纪录;归功于国航新班子的有力的改革举措;同时也有赖于办事处中澳职员的同心协力。
  (本报堪培拉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