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企业火了 银行活了 农民笑了——农行三门峡崤山支行试行“以销定贷,封闭运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7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企业火了 银行活了 农民笑了
——农行三门峡崤山支行试行“以销定贷,封闭运行”
董群
谁能想到,一年前,几乎要拆掉生产线归还逾期债务的困难企业,经过一年多努力,效益大增。
谁能相信,一个连续267天没有向主办贷款银行发生一笔业务关系的“躲债”企业,一年后变成了农行优良客户。
这就是农行三门峡崤山支行试行“企业以销定产,银行以销定货,企业经营,银行监管,资金全封闭运行”取得的可喜成果。
企业怕银行扣款,银行怕企业“躲债”,企业和银行都走入困境
1997年下半年,因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欧洲、美国苹果大丰收等原因,苹果汁价格快速下滑。到年底,已从一年前的每吨1.2万元下降到每吨0.46万元,这对于刚投产不到两年的三门峡市秋天果汁厂真是当头一棒,到期合同无法履行,到期债务无法归还。企业怕银行收回到期贷款,近9个月没有向提供贷款的主办银行农行崤山支行账户存入一笔款,没有归还一分钱贷款本息。
秋天果汁厂从建厂的固定资产贷款到生产的流资货款,98%为农行崤山支行提供。企业躲债,使银行信贷监督无法正常进行,当月利息无法收回。
企业用这种躲债方式虽然暂时取得了部分流动资金,但因这种“不守信”行为,使周围金融机构感到可怕,企业无法在市场上筹到必需的贷款。货款回收与企业生产所需资金从时间上和额度上不能同步,多次停产,使其成本上升,效益下降,人心涣散。不到5个月,1/3中层干部“跳槽”,经营陷入困境。
厂长想把企业搞“火”,行长想把贷款搞活,出路在于建立信任机制
去年初,农行崤山支行新一届班子成员面对该厂4000万元贷款如何搞活进行了多次研究。非常巧合,同月,中国农科院的研究员王思新被聘为果汁厂厂长。为了“如何走出困境”这一个共同的问题,新任行长邢金昌和新任厂长王思新坐到了一起。
厂长想让企业经营“火”起来,行长想让银行贷款活起来。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商定建立一种新型的银企合作机制,即“企业以销定产,农行以销定贷,企业经营,农行监管,资金流动和物资流动全封闭运行。”随后,农行派两名驻厂信贷员,一人对现金流动进行监管,一人对物资流动进行监管。他们的任务是:确保企业资金和物资用于生产经营,不被挪用;确保商品卖出后,钱回流企业在农行的流动资金专户。
企业高兴,银行满意,多方受益
企业“以销定产”,解决了银行怕贷款收不回的后顾之忧,银行“以销定贷”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难题,保证了企业资金使用的连续性和及时性,使厂长后顾无忧。去年农行崤山支行先后向果汁厂提供贷款1580万元,其中700万元用于归还到期国外应付债务,880万元用于弥补流动资金不足。厂长不再为资金操心,一心扑在经营上,企业经营管理日新月异。1998年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通过ISO9000认证,产品90%远销美国、欧洲市场。二是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获胜,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果汁示范生产线”厂家。三是效益大增。在全行业不景气情况下,秋天果汁厂增效237万元,实现了扭亏目标。
企业形势的好转,银行贷款由“死”变活,实现了三个100%,即原欠贷款按月收息率、销售货款归行率和新增贷款到期收回率均达100%。
企业形势的好转,使农民和财政也从中收益。该厂深加工苹果2.3万多吨,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卖果难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