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少吃饭,多穿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4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你说我说

  少吃饭,多穿衣?
  林佳
  有人认为,中国人重吃饭不重穿衣。不少人往往花数百上千甚至上万元请人吃一顿饭,如果把这笔吃喝钱用来买衣服,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将大大加快。特别是近年来服装供大于求,有人便呼吁人们少吃饭,多穿衣。
  但是,应该看到,大手大脚请吃者大多花的是公款,很难转移到私人穿衣的消费上。而普通百姓花大钱享受口腹之娱的并不很多,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也是算计着吃喝的,并不总是铺张浪费。因此,吃饭与穿衣并非矛盾,不多买衣并非饭吃多了。
  许多人在穿衣上花钱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还不高,还没有能随心所欲买衣穿的经济实力。不过,也有不少人收入已很不低,但在穿衣上却不甚讲究,这主要是传统的消费习惯使然。他们认为,穿得好是给别人看的,何必花这冤枉钱?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节俭,在穿衣上往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并被视作艰苦朴素的一种美德。然而,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前进,中国正在和国际接轨,并正在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的新形象。从大处说,穿着打扮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体现。因此,中国消费者也应该改变传统的穿衣消费观念,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穿得更舒适一些。这在城市大多数家庭已经基本能够做到。
  在发达国家,服装文化已经发育得相当成熟,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着装,而且有严格的区别。上班时男士穿西装,女士穿职业装,下班后穿家居服,睡觉时有专门的睡衣,旅游度假时穿休闲服,锻炼时有运动装,海边度假有沙滩装,交际场合穿高贵华丽的礼服……另外,衬衫天天换,外套也尽量每天不重样。中国的服装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大多数人一件衣服穿到底,什么场合都是它。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穿衣习惯或消费观念。
  这种习惯或观念能不能改变?应该说很有可能。中华民族是很爱美的民族,只要条件许可,姑娘小伙,老头老太,天真儿童,活泼少年,都会把自己打扮得更美丽、更潇洒、更可爱、更漂亮。因此,服装消费完全有可能上一个档次。但这“条件”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一有赖于国力的增强,人们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二还需服装设计和生产者尽量多生产一些令消费者不得不买的服装,并引导人们不同场合不同着装;三有赖于服装文化的逐步形成;四应逐步改变传统的交际方式。
  吃饱喝足后,把自己打扮得更得体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