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河魂·艺魂——从几件黄河题材的作品所想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8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河魂·艺魂
  ——从几件黄河题材的作品所想到的
  邵大箴
  一件好的美术品之所以能动人,主要是它有充足的精神内容,体现一种崇高的理想,反映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在这些理想和追求中,最珍贵的是对祖国真挚的强烈的热爱。当然,表现在作品中的这种感情不能是空泛的、概念化的,应该是具体的、形象化的。要做到这一点,作者必须有生活的积累,必须对所表现的题材有较为深刻的感受。光坐在画室里凭空臆造不行,从画报里收集素材拼凑画面也不行,用先进的照相机拍摄一些“动人”的照片来进行加工也不行,因为用这些方法做出来的作品缺乏作者的真情实感,显得空,显得假。作者自己不感动,怎能感动别人?要创造出好作品,需要扎扎实实地到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到人民大众中去呼吸、去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创作者有了真切的情感,有了迫切表现的愿望,作品的成功便有了良好的基础。自然下面还有许多事要做,要有好的艺术处理手法和描绘技巧,等等。但是,在整个艺术构思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充实是保证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通常说,一件作品有精神内涵,就是指它所体现的感情内容很充实。感情内容贫弱的作品,即使艺术技巧再高超,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近翻画册,发现不少以黄河为题材的作品,有的是比较成功的,有的则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不用说,所有作者都试图以这条“民族河”流域的激荡、雄浑和壮阔,来表现我们民族历史的沧桑,表现我们民族的苦难、奋斗和崛起,表现祖国的山河之美。但有的作者有生活体验,有感情积累,作品自有内在的魅力,而有的作者只看到了题材的重要,没有相应的感情基础,即使在艺术手法上精心推敲,作品也显得干瘪和没有生气。
  在这类题材的作品中,我认为杜键的油画《黄河激流》、何鄂的雕塑《黄河母亲》和张仃的中国画《壶口瀑布》比较成功。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那就是感情真挚。他们对黄河的爱,对祖国、民族的感情,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自然、真切。《黄河激流》创作于1963年,当时国内刚刚战胜了三年经济困难,又面临险恶的国际环境。作者在构思作品时,很自然地从黄河激流中船夫的坚定、沉着,联想到了我们民族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气概。在黄河边长大、长期受民族文化乳汁哺育的女雕塑家何鄂,对母亲河有深厚的感情,她用带有象征性的写实语言,塑造了黄河———母亲慈爱、端庄、雄伟、美丽的形象。老画家张仃,喝过延河的水,经历过战争烽火的洗礼。他十分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心民族艺术传统的发扬光大。近十多年来,他不顾年迈体衰,经常跋山涉水,到祖国各地写生、作画。1994年,他创作的《壶口瀑布》,写汹涌澎湃的“山水”,从天地尽头,从山岩峭壁间,倾泻而下,气势非凡,作者在画面上的题字说:“余三次畅游,数次写之,兴尤不败。”壶口瀑布何以如此吸引这位艺术家?是作者从这动人的景色中,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领悟到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从而激发起他的浓厚兴致和强烈的创作欲望。
  当前我们的美术创作正处于空前活跃的状态。安定的国内环境和良好的创作氛围有利于艺术的发展。艺术品走向市场对艺术创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值得我们关心和忧虑的问题。一些画家只注意在艺术形式上取悦于市场的需要,在技巧上炫耀自己的才能,而对作品的精神内容有所忽视。社会上浮躁的风气在美术创作中有明显的反映。真正深入生活去体验、去感受的美术家日渐减少,与此相应的是内容贫弱、感情不真切的作品日渐增多。这些情况已经引起社会和美术界的关注,有关方面也正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扭转。但美术创作状况的根本改善,最终得靠广大美术家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的自觉。只有大家真正懂得并掌握艺术规律,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真实感情是创作的基础,精神内容是作品的灵魂,并扎扎实实地去做,美术创作的面貌才能改观。(附图片)
  压题作品《黄河母亲》(雕塑)何鄂作
  壶口瀑布(中国画) 张仃
  黄河激流(油画) 杜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