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两幅珍贵的木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8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

  两幅珍贵的木刻
  董其中
  去年,作家马烽请人转交给我著名老木刻家古元同志的两幅木刻———《哥哥的假期》和《离婚诉》,还有马老给我的信,信中说:“这两幅木刻是古元同志1942年在延安的作品。当时我在部队艺术学校美术队学习,古元是我们的教员,这是我借用他的原版印的。至今已保存了五十六年。现转送给你,我觉得你保存比我保存更有意义。衬纸是当时延安产的马莲纸,颜色是用自制的喷管喷上去的。”
  手捧这两幅历经风雨的木刻,感到心情很不平静,并想了很多。
  《哥哥的假期》和《离婚诉》都是古元同志延安时期的重要作品,前者描绘了解放区的生活———小弟弟把当了八路军的哥哥的军帽戴在头上,把皮带、水壶、挎包带在身上,学着哥哥敬礼的模样,一派全家团聚欢乐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热爱,极富生活情趣和艺术魅力。后者是古元同志响应毛主席到“大鲁艺”去再学习的号召,于1940年7月到延安县川口区,参加念庄乡政府的工作十个月后创作的。作品通过妇女向自己的政府申诉离婚行使民主权利,表现她们敢于起来向残余的封建落后势力作斗争。1942年毛主席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古元作品加强了对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的学习和运用,画面更趋简练、明朗,人物形象朴实、生动。《离婚诉》前后刻过两次,马老所保存的《离婚诉》是第一次刻的,艺术表现上存在模仿外国木刻的痕迹。因采用的是阴刻法,以致画面不够明快。而在1943年第二次刻的《离婚诉》,则采用了阳刻法,并汲取了中国古代小说插图的特点,画面极其单纯明快,黑白处理也很巧妙。
  来自晋绥边区的马烽同志1943年春在“部艺”美术队学习。马老就是这个时候得到的这两幅木刻,它们在马老身边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画面仍十分清晰完整,马莲纸的衬纸虽略有破损,但更显得古朴和富有乡土气息,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自力更生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两幅作品从历史的尘封中走来,令人备感亲切,弥足珍贵!古元同志逝世两年多了,我曾深得他的教诲,现在读着他的这两幅木刻原作,使我更加怀念他。(附图片)
  离婚诉(创作时间约在一九四○或一九四一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