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箭竹,箭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8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

  箭竹,箭竹!
  马忠静
  五岁时,我跟随在大神农架当筑路工人的父亲和在大神农架文工团当演员的母亲到那里生活了将近十年。不知不觉离开神农架已二十多年了,我再一次来到这座胜地时,撇开许许多多珍稀树木、奇花异卉和飞瀑流泉,急切地要登上神农顶去看一看在我记忆里留下最深印象的箭竹。箭竹是美的,也颇有独特的性格。它,春天发青,夏天茂密,秋天葱郁,冬天金黄。据说箭竹六十年经历一次生死轮回,犹如人六十岁一个花甲子。当竹花开过,箭竹把种子悄悄埋在土里,它们的生命将得到一次更新。以吃箭竹维持生命的大熊猫,见到箭竹开花,也就知道要“断粮”了,只好进行大规模地迁徙。而箭竹本身却很从容,因为它们知道,开花了,新的种子就会随花而落,深埋土里,只等来年开春长出一片新绿……
  从木鱼出发,以车代步来到神农顶下,我眼前的一切都那么熟悉。我向包裹在金黄色箭竹丛中的神农顶峰瞭望塔走去,沿着塔基拾级而上,迎候我的是瞭望塔上一对默默无闻的哨兵———一对年轻的夫妇。
  女主人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女子,名叫刘顺菊。她着装朴素,落落大方,是秭归人,饮着香溪水长大,算是王昭君故乡姐妹,有脱俗的清丽。
  塔顶回廊处,我见到了刘顺菊的丈夫王少清。他们告诉我,孩子已到上学年龄,这里不具备上学的条件,又都不能丢下岗位,只好把孩子送回老家让祖父祖母抚养。今年三十五岁的王少清是五年前被派到这里来的,他的妻子“随军”来这里安家,两人共同担当起这份看似平凡其实不凡的特殊工作。他们守护的海拔三千多米高的瞭望塔是一座护林防火塔,位于保护区西片中心部位的顶峰,这里一年四季气温多变,即使在阳光明媚的夏天也要白天穿毛衣,晚上盖棉被。王少清夫妇远离人群,就像守卫在边防哨卡的卫士一样,是自然保护区的两名称职的“特种兵”。
  我在瞭望塔吃午饭。因为海拔太高,饭菜都是夹生的。瞭望塔离集镇有六十多公里山路,漫长的冬季,生活必需品要提前几个月一次弄上山,把食品收藏好,把肉类埋在雪里。尽管如此,他们还是遇上过大雪封山贮藏食物吃完的窘境,还是有过一天只吃一餐饭维持生命的记录。
  尽管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简单得近乎简陋,精神生活贫乏得趋于零,但丝毫也没影响他们忘我工作。几年来,他们透过高倍望远镜,发现火情、化解火情,杜绝了一次又一次火灾的发生。高倍望远镜给了这对绿色卫士一双锐利的眼睛,只要发现不法分子乱砍滥伐破坏自然资源,他们立即置生命于不顾,坚定不移地冲上去与之作殊死的搏斗。除此之外,他们还主动向游客宣传保护环境爱护绿色资源的常识,并积极主动无偿地担当起保护清洁卫生的工作。一分心血换来一分收获,工作实绩得到认可。王少清夫妇多次受到管理局和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们不知不觉地把这片原始森林与自己的生命熔铸在了一起,把守护好这片原始森林当成了自己的天职,成为神农顶上一对称职的“守护神”。
  箭竹,箭竹!———春天发青芽,夏天呈茂密,秋天露葱郁,冬天吐金黄,隐藏自己,忘却自我,这真的就是箭竹!这真的就是有着和箭竹一样品格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