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韶光应属市场好——培育健全的劳动力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6
第2版(经济)
专栏: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聚焦⑤

  韶光应属市场好
  ——培育健全的劳动力市场
  本报记者 范伟国 董伟 刘霄
  南北千里,记者追寻着再就业工程的发展潮头,不难发现,我国劳动力安置的难度自北而南逐步递减。南北遥遥相对的黑龙江和广东两省在难易之中各自努力,给人颇多启迪。
  找准突破口———社区服务
  4月初的哈尔滨又一次漫天飞雪,然而这无碍春的消息,此地再就业的“东风第一枝”已在南岗区悄然绽放。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国企下岗职工最多的城市,南岗区又是哈尔滨下岗职工比较集中的地方,有18700人之众,而去年这个区的再就业比例达78%以上,81个居委会实现了下岗职工全安置。
  南岗区的高招是“社区服务”。他们从现实的反差中看到了希望:大量的人没活干的同时,居民小区中却有大量的活没人干,如看护病号、清洁房间、管道疏通等等……
  南岗区社区服务中心设在原区政府办公大楼,有了这个载体,下岗职工就有了用武之地。单是“家政服务”就开出数十个项目,有代做家宴、净菜、配菜、代租车辆、代购车船机票,还有陪患者就诊,看护老人的计时服务,更有理财咨询服务、日用百货配送等……
  通过社区服务载体带动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哈尔滨市去年安置了19.7万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0%,在黑龙江各地市中名列第一。
  经过企业内部分流、下岗进中心、力促再就业,黑龙江省下岗人数去年底比年初净减了3.8万人,有65.7万人再就业。然而,长期以来经济结构失调等原因形成的大量职工下岗,依然是今年各级政府要全力以赴解决的头等大事。由于全省的下岗职工仍达50多万人,尤其是煤炭和森工系统的下岗职工众多,现有的就业岗位又很有限,使那里的领导深感艰难。
  融入大市场———机制创新
  南粤春早,木棉花开得火一样红艳。
  “广东市场机制运作早,就业岗位也多;市场氛围比较浓,职工对待下岗的心态也比较平和。”广东省副省长游宁丰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打工”、“跳槽”这些词语,是从广东流行到全国的。“打”与“跳”这两个字,形象地刻画出广东人摆脱“单位现象”、自由择业的态势。有资料统计,近年来深圳人平均职业流动时间为20个月,可见“跳”之频繁。
  游宁丰说,我在广州海珠区劳动力市场考察时,和在场的下岗职工谈过好几次,既没人要我给他找工作,也没人找我要饭吃,反映多的是换岗后保险、医疗方面的问题。我们过几天要开会,在全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创造条件。如此看来,广东省的领导人更加重视从立法、监察、保障等更高的层面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不找市长找市场,广东的国企职工正在逐渐平静地接受下岗的现实。汕头市占总数58%的18882名下岗职工,去年直接进入市场自谋职业;惠州市已有4000多名下岗职工在15条再就业街上大显身手。广州摩托集团公司去年3000多人下岗,有2000多人通过劳动力市场自谋职业。
  广州市每天上网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平均达3200多条,岗位空缺信息2500多条。据统计,去年全省国企下岗职工56万人,分流安置了30余万人;全省劳动力市场接受下岗职工求职登记25万人次,推荐就业成功的达9万人次,近4万下岗职工通过劳务输出到异地就业。下岗问题,由于融入了就业这个大市场,自然而然地化解了许多。目前,一个职工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劳动力市场新机制正在广东形成。
  有了这个基础,广东省劳动部门的工作开始向今后的全社会就业体制延伸,在就业培训上下了大力气。广东南海市有下岗职工1400多人,今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却有10万个,按说可以充分就业了。但新增岗位多,外来工也多,而且他们年轻,受教育的程度高,竞争力也强。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于是成了当务之急。
  迈向规范化———法制保障
  4月的深圳特区,姹紫嫣红。特区是改革的试验田,自然得风气之先。深圳在劳动力市场机制上领先一步,突出表现在他们对市场的培育和驾驭上。
  在深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去年末只有4000多人,不及国有企业户籍员工总数的3%,压力自然不大。于是,建设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劳动力市场,以市场化的取向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深圳特区的鲜明特点。
  劳动者在市场面前得到了真正的平等竞争。劳动报酬上,深圳确定了最低工资保障线后基本放开;劳动者素质成为最重要的因素,谁有本事谁拿高报酬。用工上,打破了户籍、身份、所有制的界限。全市约有85%以上的劳动力流动都通过市场来实现,去年到劳动部门登记求职的就有29万人,前来招聘的企业有5000多家。
  20年前的1979年末,深圳的社会劳动者不足14万人,到去年末已达285.9万人,这样的增长速度世界罕见。然而,在深圳,看到的却是一派劳动者有序就业、活而不乱的景象。
  健全法制,规范执法,是市场迅速发育和稳定运行的主因;而政府与市场共“舞”,则保障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深圳市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控主要依靠法规来实现。
  1993年,深圳市人大在获得立法权之后通过的第一批地方法规中,就有《深圳经济特区劳务工条例》。截至目前,跟劳动保障方面有关的法规已有10个,约占总数的1/10,其中大多数直接与调控劳动力市场有关。
  从北大荒的黑土地,到深圳湾的罗湖桥,下岗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再就业突破性的进展,一种共识正在形成:国企职工的下岗,只是一定历史阶段中一个特定的经济现象,它最终将淡化在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健全之中。
  纵观经济发展大势,韶光应属市场好。市场经济的澎湃春潮,正催生着有无限活力而又法规健全的劳动力市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