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阳光与荒原的诱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30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阳光与荒原的诱惑”
  林璎
  若干年前,巴荒写了一本她自己在西藏从事艺术创作的书,名叫《阳光与荒原的诱惑》。这个书名,常常使我联想到我的博士导师魏查理教授(见图),他舍得投入毕生精力和情感,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哲学、宗教,尤其是西藏和新疆的佛教艺术作了深入的、富有创见的研究。对于这位生活在常年多雨的、安逸富足的比利时的教授来说,西藏和新疆,阳光和荒原,对他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在那个博大、神秘、智慧的世界里,他抚摸着人类文明的遗迹,领悟宗教、艺术、文化和生命的内涵。从1971—1996年,他在美国、日本、印度、中国、西欧等国作了上百个有关汉学和佛学的学术报告,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如:《法句经》、《法集要颂经》、《阿毗昙心论的研究》等等。发表了许多学术文章,如:《六法发微》、《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研究》、《善无畏三藏的印度名字》等等。在即将到来的公元2000年,日本佛教传统协会将出版发行魏查理教授的学术著作《法句譬喻经》的英文译本。
  国立根特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是诞生汉学家的摇篮。作为系主任的魏查理教授,不断开展与中国的文化和学术交流,并应邀做了中国华东师范大学的顾问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客座教授。自1980年以来,他教的400多名学生获得了学士学位。由他培养的10个博士生中,5个已成为大学教授,还有两位来自中国,一个是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所的研究员马鹏云先生,另一个就是我。我们不远万里从中国来到比利时,拜在魏查理教授的门下,其中自有奥妙。
  在西方,一些徒有其名的汉学家,既要靠汉学吃饭,又要靠骂中国起家。而魏查理教授从事汉学研究,实事求是,从不附加政治偏见。例如,西藏问题向来是一个热门话题,魏查理教授从事藏传佛教研究20多年,却从不以藏学研究作为政治敲门砖。1998年5月,他热情邀请西藏代表团访问根特大学,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巴桑旺堆先生,在根特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作了“汉传佛教在西藏的传播”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欢迎。
  我跟随魏查理教授学习多年,在他的鼓励和言传身教下,我的博士论文答辩的日子终于确定下来了。为了组织博士评委会,他专程赴北京,特邀我母校的教授——著名美术史学家李福顺先生前来比利时。魏查理教授非常尊重中国评委的意见,认真听取李福顺教授的每一个评价。1998年12月18日我终于顺利通过答辩,我对魏查理教授的感激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多年以来,他热爱中国,痴迷中国文化,他是比中文化交流的真正的友好使者。阳光和荒原不断地诱惑着他,为此他不停地探索着、执著地追求着……(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