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推广关键技术 培植“绿色财源” 河南大力推进科教兴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9
第1版(要闻)
专栏:

  推广关键技术 培植“绿色财源”
  河南大力推进科教兴农
  本报郑州5月28日电 记者李杰报道:“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作咱咋作。”这句昔日挂在农民嘴边上的话,如今在河南省农村几乎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间作套种”、“种子包衣”、“地膜覆盖”、“模式化栽培”等新名词。
  事实上,科技使河南农民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发生的根本性变革,远比口头上的变化要深刻得多。1998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3945万吨,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4年丰收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1864元,比上年增加6.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30%—35%。河南省实施的“科教兴农”战略,使广大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
  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每年仅农技推广经费就达1580万元左右,促进了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围绕科教兴豫战略的实施,河南省以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全省财政先后投资101亿元资金,培植“绿色财源”。为解决好技术“棚架”的问题,他们积极组织科技下乡,大力提倡“指导到田间,服务到农户,科技向前移”。全省157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农技推广机构,乡级综合站已建8487个,形成了深受农民欢迎的科技服务网络。
  河南省在农民中开展多层次的农技教育和培训,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训“绿色证书”学员51万人,有5万人获得了“绿色证书”,124人获得高级农民技师称号。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针对农业生产中需要的全局性、关键性、迫切性的技术,河南省重点推广了优良品种、间作套种、节水及旱作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小麦精量匀播、水稻旱育稀植、地膜覆盖、作物模式化栽培、集约化种植养殖等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在引进、推广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和农业科研成果的同时,利用深加工技术,河南省重点培育农副产品中的“名牌”,使一批技术含量高的农产品和名、特、优、新产品得到迅速发展,如信阳茶叶、板栗、原阳大米、中牟大蒜、开封西瓜等,还涌现出了一批有相当规模的科技带动型产业集团,如潢川樱桃谷鸭、灵宝苹果、西峡食用菌等,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技术为保障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快了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