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阅读
  • 0回复

消费信贷难在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31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消费信贷难在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王微
  消费者承贷能力较弱,是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根本因素
  根据国外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对消费信贷的承受能力,即承贷能力,是决定其是否负债消费的根本性因素。
  根据1997年的统计资料计算,城市居民家庭扣除消费性支出后剩余的可支配收入,如果能够全部用于偿付消费信贷,那么20年内可承受的消费信贷负债金额(贷款金额与应支付利息之和)分别为:10%的家庭能够承受10万元以上消费贷款;30%左右家庭能够承受5万—10万元消费贷款;约20%的家庭可以承受5万元以下的消费贷款;还有30%的家庭尚不具备消费信贷的承受能力。
  避免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措施不够,影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从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运行情况来看,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缺陷:
  第一,居民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由于居民收入中还包含着许多非货币化的收入和灰色收入,贷款机构因为无法确切计算和查证居民收入的实际水平,因此无法确认消费者的贷款资格,也不可能对消费信贷进行风险控制。
  第二,缺乏个人信用制度。在启动消费信贷的过程中,没有配套建立有关消费者个人的信用评估和调查制度,个人信用难以把握。
  第三,缺乏必要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
  第四,缺乏政府保险和保证保障制度。国外运用消费信贷扩大消费的实践中,既有商业保险的保障制度,也有政府机构提供保险和保证的制度,特别是政府对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保险的做法,对许多中低收入的居民家庭运用消费信贷扩大消费需求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消费信贷操作的规范性不够,影响了消费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
  当前消费信贷运行中存在着申请手续繁杂、收费环节多且收费标准不尽合理的现象,使许多消费者对消费信贷望而生畏。其主要原因是有关消费信贷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有关银行及商业企业在消费信贷的具体运作上无章可循且相互出入较大。
  消费信贷资金来源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保证消费信贷资金的循环畅通
  目前各种消费信贷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特有的资金结构,其所面临的“短存长贷”的经营风险较大。在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健全的情形下,消费信贷的供给者无法获得所需的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
  同样,商业企业也面临着资金的困扰。在自有资金不足和信贷资金成本较高的压力下,商业企业开展分期付款的能力和积极性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要推动消费信贷发展,当前应注意这样几点:
  结合消费需求变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扩大消费需求。制定一些配套的激励措施,如利率补贴、减免税费等,以启动这部分居民的消费活动。
  鼓励、支持商业银行和流通企业,结合消费信贷进行营销方式创新。第一,支持商业银行运用已建立的信用卡制度和已积累的个人信用资源,培育和开发具有较好信用基础的消费者。第二,支持流通企业运用消费信贷进行营销方式创新。对那些确有效果、规范操作的新型营销方式,有关部门应给予肯定和政策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