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阅读
  • 0回复

谁是“指挥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01
第2版(要闻)
专栏:经济漫笔

  谁是“指挥棒”
  田俊荣
  近日,笔者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市参观,看到80多种名优“洋蔬菜”已落户在这里。状若葡萄的樱桃西红柿每公斤卖9元,拳头大的太空椒一个就卖5元。寿光农民的腰包因此更鼓了。
  寿光蔬菜品种结构调整中,政府出力颇为得体。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政府从中敏锐地捕捉到“洋蔬菜供应缺口大”这一市场信息,迅速传播给农民,但不强迫种,而是下功夫建基地,引导示范。在农民纷纷上马种“洋蔬菜”时,政府的科技服务相应跟上,甚至从北京聘请13位中科院院士作“科技顾问”。
  同样是结构调整,在一些地方却怨声载道。有一个县为了让农民增收,采取分指标,压任务,划地块等方式让农民栽酥梨、梨枣。农民抱怨说:种什么也不问问市场,这个领导来了让种梨,那个领导来了让种桃,咱经不起这折腾。再说,上面光说种果树能赚钱,可啥苗子好,种了果咋侍弄,收了果咋存咋卖,却没人管。
  两相对比,政府在帮助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就一目了然了。结构调整的“指挥棒”是什么?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才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力量,供求关系和价格比一些地方的宏图大计更能决定农民钱包的鼓和瘪。结构调整的最终“决策者”是谁?是自负盈亏的农业经济活动主体——农民,而不是政府。调不调整,怎么调整最终也应由农民决定,政府不应包办。
  这么说,不等于政府就无所作为了。政府应该像寿光那样,成为结构调整的“催化剂”和“服务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