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又见《马兰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8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又见《马兰花》
  本报记者 刘玉琴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曾在几代儿童心中播下真诚、友爱、善良种子的童话剧《马兰花》,5月20日起又在首都儿艺剧场灿然开放。舞台上,葱绿的山林,清凉的泉水,满山坡绚丽的马兰花,营造了充满青春活力和诗意的世界。山林之子马郎、人间姑娘小兰以及森林伙伴们,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最终战胜凶恶奸诈老猫的故事,唱响了一曲追求真善美、正义战胜邪恶的颂歌。舞台下,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着,忘情地参与到故事情境之中,台上台下彼此相应,一片欢声笑语。在这里,孩子们放松了身心,获得了一次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这是中国儿艺的艺术家们在儿童节到来之际,为孩子们献上的一份珍贵礼物。
  神奇的《马兰花》已在中国舞台上逶迤开放了四十三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1956年把她作为建院剧目首演以来,至今已是五次复排,两次重排。当年的小观众已经长大,观众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马兰花这颗真善美的种子在他们心里悄然开了花。舞台上的小演员也早已长大,演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一代代艺术家用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始终如一地浇灌着马兰花。
  《马兰花》首演时,曾以它的童真童趣荣获全国话剧观摩一等奖。周恩来总理多次陪外宾观看。他说,童话剧很有意思,要多为孩子们演出。他还热情提出建议:不要让大兰和老猫一起死掉,大兰是可以教育好的。剧院根据他的建议做了修改。后来,剧院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庆典再次复排时,又改变了原来创造生活幻觉的手法,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营养,使全剧具有了崭新的画面和浓郁的民族风格与童话意境。
  时光流逝了四十多年,建立在1996年第五次复排基础上的此次重排又给只听爸爸妈妈讲过马兰花故事的新一代儿童带来了一份意外的欣喜:原来的童话剧变成了童话音乐剧,音乐舞蹈增强,形体动作放大,更加注重幻想情趣。尤其是剧中老猫的形象采用了“一变四”,“四变一”的新颖处理,舞美景观迁移、时空转换,突出诗化的魅力。这是艺术家们为适应当代儿童的审美情趣,使其更具民族民间特色所做出的尝试。荣获梅花奖、文华奖、金狮奖的五位演员在剧中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让《马兰花》变得格外赏心悦目。
  一位剧作家说过,爱孩子就是爱祖国的未来。儿艺的艺术家们代代磨砺,不断创新,在演出新剧的同时,又使这台深受儿童喜爱的优秀剧目常演常新———迄今《马兰花》已演出上千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中国儿艺为中国的儿童戏剧事业肩起的责任和使命让人感动不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