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生命的编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01
第11版(文化)
专栏:

  生命的编织
  丁洪亮
  苍遒的中华根,玲珑的冰树、逼真的荔枝……材料仅仅是大麻、红麻、苘麻,呈现的却是丰富的情思与心灵的呐喊。近日,山东省特殊教育中专九六级工艺美术班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一场名为《生命的编织》纤维艺术展。他们用古老的纤维艺术展示了沉默而火热的生命激情。
  小伙子袁玉国“说”:“我创作这喇叭花笛,是希望大家能听到我们的声音。”用大麻编织的喇叭花笛酷似张开的耳朵,像在倾听,渴望着交流。带队的郭振宇老师说:“他们掌握了初步的编织技巧后,就不再停留在一般的工艺制作和被动模仿,很快进入了一种创造性的情感表现阶段。”在编织、环结、缠绕、捆扎、包裹、缝缀中,长埋心底的情思滔滔不绝地沿着手指神经末梢传达到每根纤维,不可抑制的生命之火在无声的编织中转化为充满灵性的织物。班里的小妹雯雯织了一丛萝卜,使展厅的一角顿时溢满亲情,她说这些萝卜就是父母、郭老师和自己;还有《我心中的音乐》和《旋律之谜》,这用麻绳勾勒出的旋律,在我心头久久回荡!
  一进展厅,赫然眼前的不是作品,而是28双泛黄、残缺的手套。此时无声胜有声,无需介绍,已知道手心磨起泡、手掌磨出血定是常有的事。大大小小残缺的指套一无畏惧地伸展,谁能说那不是一颗颗倔强、敏感、充溢着激情的少年心!终于明白必须靠手才能交流后,石运华织出了《指纹》,他说:“人都有各自的纹样,我是要把想说但说不出的话,泄不出的情绪,成败的经历,统统集中在手指纹上,象征着人有不同的人生,但是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贝多芬听力消失后,仍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这群年轻人同样在编织一部《命运交响曲》。
  17岁的阎蓉琳曾在无意中发现玻璃窗上结的冰很漂亮,创作了《冬天的冰树》。这28位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聋哑青年(见右图),一如“冬天的冰树”,晶莹剔透,默默地期待。今年7月,这群聋哑青年将走出校门。目前,有大学毕业生没找到工作,有工人下了岗,他们不能说话,他们能走好吗?也许,生命的编织才刚刚开始。(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