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算算环境成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01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算算环境成本
  罗春华
  有人说,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全球变暖和各种各样的污染,而是贫穷。穷则思变,变即发展。在人类迈向文明的阶梯上,发展所烙下的最深的印迹之一就是污染和其他形形色色的环境问题。世界自然保护基金的报告指出:自1970年以来,自然界的30%已遭到人类的破坏。发展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严重破坏,使得西方国家的生态主义者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提出了新的环境理论:用金融的杠杆来实现发展和环保的平衡,也就是要给环境一个合理的定价。
  在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中,环境向来被视为非经济因素。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生活中,人们通常所关注的都是那些量化的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以及经济增长率等,而劳动力、原料、设备等等则被认为是构成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至于环境为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几乎从来没有被纳入成本核算。
  对于大自然这样一种存在,千百年来,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心态:既依赖于它,似乎又漠视它。以森林为例,它只有被砍倒锯成木材后才有价值,而它在保持水土、调节温度以及作为地球之肺的生态作用却从来没有以量化了的指标被表现出来。具体到微观而言,极少有企业把汽车、发胶等的生产和使用对空气及臭氧层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计入产品成本,构成经济增长的这些隐蔽性的环境因素就这样被长期忽略了。今天,企业对待环境的态度,正像瑞典A·B·富拉克特工程公司的负责人布约恩·史汀森所说:“就像我们100年前对待雇工一样,那时候,雇工的健康和社会安全不被纳入成本。而今天,自然环境的健康和安全也没有进入我们的成本核算。”人类社会长达近4个世纪的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诸如资源的萎缩、生物物种的减少、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臭氧层的消失等等,基本上都由社会承担了。
  这显然既不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同人们日益追求生存质量的趋势背道而驰。在西方工业国家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眼下非常流行,但是这一原则同目前生态经济学家们所极力倡导的环保先行的理论相比显然已经滞后。环保先行不仅意味着隐蔽的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公开化,即企业在考虑市场供求法则的前提下,将保护环境的投资打入成本中,同时也意味着企业所做的任何一件对环境有害的事情,都必然会附着一串惩罚的金钱数字。环保的进程发展到今天,它所提出的要求是:经济行为不仅仅要符合经济运行的准则,还要符合经济———环境的准则。具体而言,就是要改变我们目前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方式,以准确地体现环境成本。
  当然,给环境定个价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事,因为它涉及到原料、生产和使用等许多环节。但可以肯定的是,投资环境的回报率很高。德国环境部门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对环境的投资可以获得1—5倍的回报。另外,许多西方大公司已经认识到,与环境作对于生意不利。这些公司在发展中,特别是近年来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渐进式的环保政策,美国的惠普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等已经开始实行一种“超越守法”的经营原则,即它们的环保行为不仅达到现有的规章要求,而且比要求的还要好;杜邦公司甚至宣称,它在全球范围的经营已经实现了零污染。
  发展“不以破坏地球为代价”,可以说是当今全人类的共识。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绿色消费者和越来越高的环保标准,一些企业家们已经意识到,在下一个世纪,能不能争取到最大的商业机会,很大程度上就看企业有没有“点绿成金”的本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