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挺立潮头——记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中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03
第9版(理论)
专栏:

  挺立潮头
  ——记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中心)
  本报记者 卫庶
  加强和改进理论工作的“一个新的方式”
  上海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2月,这在被称为“国家队”的全国五大“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中是最早的,而紧随其后成立的其他四个分别是中国社科院、国家教委(后改为教育部)、解放军国防大学和中央党校的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此后,各省市的理论研究基地也都相继成立。
  组建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中心),是党的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形势,着眼于新的实践,为加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1994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正式予以宣布。1994年7月,中宣部召开第一次五个理论研究基地工作交流会,确定理论研究基地的目的是:“更好地担负起学习、研究、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任务,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服务,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服务。”并要求“理论研究基地要面向二十一世纪,高标准地建设好”。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全党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中,兴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中心)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理论研究基地成立几年来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出了一大批重要成果,培养了一支理论队伍,开始走出一条符合实际、有利于发挥自己所长的研究路子。
  出了一大批重要成果
  据初步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党的十五大以来,五个理论研究基地完成了一百二十六个重大科研项目,出版著作或文集三百五十多部,直接参与写作一千多篇理论文章,提交了约二百三十份调研报告,共组织召开一百零七次理论研讨会。北京、四川等十二个省市的理论研究基地则总共完成了六百二十三个科研项目,发表四千八百四十九篇论文和七十四篇调研报告,出版二百八十二部著作或文集。其中,仅湖北和河南两省的论文就分别达到一千余篇和一千二百余篇。
  这些成果有着可贵的共同点:密切关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回避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致力于对邓小平理论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比如,中央党校理论研究中心的《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关注的几个深层次思想问题》、《优秀企业帮扶困难企业:搞好国有企业的新途径》等调研报告,就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理论研究中心编写的《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受到了普遍好评。上海社科院理论研究中心承接的两项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研究》和《大都市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思考和上海实践》,都是在总结本地经验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力作。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受解放军总政治部委托承办全军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并推荐二十篇文章参加全国理论研讨会,其中有十六篇入选,受到了中宣部和总政的表扬。
  培养了一支理论队伍
  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组建之时,就把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基础。丁关根同志曾指出:“我们的事业需要一支信念坚定、工作扎实、团结奋进的宏大理论队伍,需要一批思想敏锐、学识渊博而又联系实际的理论家。我们要为建设这样一支队伍而努力。”他还说,现在,理论队伍主要有五大系统:社会科学院、高校、党校、党政军机关理论政策研究部门及宣传部门。五指合拢,形成拳头,就有力量。
  各省市的理论研究基地也都集中和联络了当地社科联、高校和党校中的一批理论工作者。在依托本部门的研究人员的同时,更通过聘请特约研究员、组建课题组等形式努力调动和集中全国的理论研究力量,实现“强强联合”。上海社科院理论研究中心“小实体、大外围”的开放式组织形式就是一个典型。中央党校的理论研究中心到今年为止,共接受国内访问学者五期四十四人,同全国二十五所地方党校、数百名理论工作者建立了联系。教育部理论研究中心则采用理事制,由部分高校、部内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中的有关学科专家组成理事会,理事所在单位为理事单位,从而将分散在全国各地高校的人数众多、学科齐全、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较好的理论工作者组织成为一支重要的理论队伍。
  每个理论研究基地都有自己的刊物作为理论阵地。如上海社科院理论研究中心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的会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都已成为发表邓小平理论研究文章的重要阵地。
  如果说一支有战斗力的理论队伍是理论建设的希望所在,那么不断加入的优秀青年理论人才则是这支理论队伍的生命力所在。这些年来,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下,各个理论研究基地都凝聚了一大批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在研讨和攻关活动中,老专家甘作人梯,年轻同志正在挑重担、顶“大梁”。在中宣部等七家单位主办的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五个理论研究基地入选论文的作者中,有三分之二是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可以说,理论队伍已后继有人。
  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有利于发挥自己所长的研究路子
  坚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五个理论研究基地中,作为培养党的高中级干部的学校的中央党校、负有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官兵的重大责任的国防大学,以及国家教育部的理论研究中心,都从自身肩负的教学责任出发,切实把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同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动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国社科院则特别强调把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作为重点。
  具有各自特色的工作方法。教育部的理论研究中心除用“理事制”把分散在全国教育系统的理论工作者组织起来外,还采取了“两年三个会”(即每两年轮流分别召开一次全国高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邓小平教育理论研讨会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工作交流研讨会)的方式,定期组织跨校际、跨地区的交流活动。中央党校理论研究中心的同志用“三个结合、三个服务”来描述自己的工作,即把理论研究与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起来,为党校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服务;把理论研究与实施精品工程结合起来,为社会实践服务;把理论研究与社会调查结合起来,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的理论研究中心也都形成了一套较为程序化、科学化的项目管理制度。
  开始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如国防大学、中央党校和吉林省分别开发建立了有关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学习的多媒体数据库(光盘)。
  形成一种可贵的工作作风。今年3月份,在北京召开的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中心)工作会议上,中宣部的一位负责同志在总结理论研究基地(中心)近几年的工作时,提出了可以称之为“理论研究基地(中心)的工作作风”,这就是:始终不渝的科学信念,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乐于奉献的工作风貌。这也是对理论研究基地(中心)今后工作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今年初曾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继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有战斗力的队伍”。这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中心)是这支队伍中特别能战斗的力量。党的十五大以后,一个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正在兴起。可以相信,在推进全党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入持久发展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中心)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