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结构调整是篇大文章——访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23
第6版(乡镇企业)
专栏:

  结构调整是篇大文章
  ——访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
  本报记者夏珺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立足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和产业的升级
  ●调整结构要实行市场、资源、产业政策“三导向”,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市场导向
  ●乡镇企业不宜提“抓大放小”。大中小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互为依托,互为市场,不能人为地割裂其经济联系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夏季南北洪水肆虐,国内消费市场启动乏力……我国乡镇企业在克服种种困难中艰难前行,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预计,乡镇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为2.4万亿元,比1997年增长17.5%,销售收入增长16%,接近完成预定目标。
  1999年,乡镇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困难可能会更大。影响乡镇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就乡企自身来说,结构调整是关系乡企效益提高的深层次问题。在新的一年里,如何做好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以迎接新的挑战?日前,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
  记者: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问题已说了多年,但进展不尽如人意。据1997年的调查分析,低层次的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加工增值占全部乡企增加值的53.2%,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6.5%。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调整乡镇企业的结构呢?
  万宝瑞:产业结构调整,要立足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和产业的升级,原则是“积极带动第一产业,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首先,要大力发展起龙头作用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并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良好的利益关系。其次,要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第三,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商贸、交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信息技术咨询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记者:我们常说,调整结构要实行市场、资源、产业政策“三导向”,这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万宝瑞: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市场导向,而且应当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要继续大力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受到很大冲击,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与东南亚国家结构雷同的产品受到的冲击更大,应尽快调整。要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出口创汇生力军的作用,挖掘出口潜力,千方百计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最近外经贸部已经作出规定,放松了对非公有制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限制。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帮助非公有制乡镇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并能够扩大出口。
  就国内市场而言,有最终消费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非常平淡的问题,也有产品结构和质量不适应的问题,一些潜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乡镇企业要抢先开发新品,争创精品、名品,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使适销对路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投放市场。必须立足于农村市场的开发,根据农民生活与生产消费资料需求及其特点,设计与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搞好服务,在建材、家电、农具、服装等农民消费的重点领域增加有效供给。
  记者:现在,乡镇企业涌现出了一批像科龙、万向、红豆、阳光、雅戈尔等那样的大企业集团,但更多的是中小企业。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应当怎样调整?是不是也要“抓大放小”?
  万宝瑞:我认为,乡镇企业不宜提“抓大放小”。大中小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互为依托,互为市场,不能人为地割裂其经济联系。应当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大中小企业并举,不断增强乡镇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而且应把小企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引导数量众多的小企业走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路子。
  这里我还想强调调整企业布局,实现相对集中的问题。小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没有小城镇也会受影响。我认为,应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发展小城镇这两个重大战略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要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区和小城镇集中,以节约用地,保护环境,节省投资,推动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城市集中。但要注意的是,原来不在小城镇和小区的乡镇企业,不要强迫人家往小城镇和小区搬,但对新办的乡镇企业,要注意引导他们办到小城镇和小区中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