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芬兰总统缘何任欧盟特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09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芬兰总统缘何任欧盟特使
  本报驻瑞典记者 章念生
  6月2日晚,当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作为欧盟特使,与俄罗斯总统特使切尔诺梅尔金一起飞往贝尔格莱德的时候,人们还在怀疑阿赫蒂萨里带去的一纸和平协议能否被米洛舍维奇总统接受。3日傍晚,参加欧盟首脑会议的阿赫蒂萨里正式宣布,南联盟总统和塞尔维亚议会都已接受这一协议,“科索沃危机已向和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因此,北约当晚只对科索沃地区进行轰炸,从而使居住在科索沃以外的南联盟老百姓有了一个难得的平静夜晚。然而,北约与南联盟军队代表6日在南军队撤出科索沃所需时间的问题上却未能谈拢,当晚,北约又恢复了对南联盟大片领土的狂轰滥炸。
  看来,要解决科索沃危机,并非像一些欧盟国家领导人想象的那样乐观。然而,阿赫蒂萨里却因其在斡旋危机时的表现而成了西方的“英雄”。4日,当他回到芬兰的时候,受到了英雄凯旋式的欢迎。
  据分析,当初欧盟选择阿赫蒂萨里出任特使有以下考虑:一是因为他有丰富的外交经历和处理国际问题的经验。1977年至1981年,他在担任联合国纳米比亚事务秘书长助理期间,有数年时间辗转在南部非洲,为纳米比亚1989年最终独立作出过不懈努力。他曾于1982年至1983年,1987年至1989年两度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1992年至1995年期间还担任过前南地区波黑问题协调人。他6月3日在科隆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次坐在谈判桌对面的大部分人都认识我,知道我的脾气。”芬兰在欧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芬兰是欧盟中的非北约成员国,和俄罗斯打过多年交道,又是今年下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不久前,科索沃的一个芬兰法医专家小组在所谓塞尔维亚人集体屠杀阿族人问题上还为塞尔维亚人正了名。另外,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西方国家对阿赫蒂萨里主政期间芬兰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印象颇深。
  阿赫蒂萨里于1994年3月1日开始出任芬兰总统,对芬兰的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自1995年1月1日加入欧盟后,芬兰采取紧紧依靠欧盟的策略,密切与欧盟主要国家的关系以“跟上欧洲主流”;同时还拉拢俄罗斯参加欧洲建设进程,并通过参与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等加强同美国及北约的关系,同时也注重与中国等世界大国发展友好关系。为了跟上欧盟建设的步伐和与大多数欧盟国家保持一致,芬兰坚持首批加入欧洲单一货币;在欧盟东扩问题上,芬兰强调与德、法等欧盟主要国家步调一致,主张在波罗的海国家中应先吸收爱沙尼亚入盟,并不惜因此得罪瑞典和丹麦;而在对俄关系方面,芬兰于1997年9月提出了“北部延伸”计划,强调利用欧盟的资金来开发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而达到将俄罗斯融入欧洲的目的。由于芬兰的不懈努力,“北部延伸”计划被列入了去年12月欧盟维也纳首脑会议的正式议程,会议最后授权芬兰制定具体的计划。
  对于这次阿赫蒂萨里出使南联盟等国,《瑞典日报》4日是这样评论的:不论它最终是否会促成科索沃的真正和平,但阿赫蒂萨里却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做了一件恰当的事情”。
  (本报斯德哥尔摩6月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