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伏“虎”记——虎头工具有限公司邵东打假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21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社会聚焦

  伏“虎”记
  ——虎头工具有限公司邵东打假纪实
  河南省卫辉市虎头工具有限公司(原河南省卫辉市工具总厂)生产的“虎头”牌钢丝钳闻名全国。由于受假冒产品的冲击,从1998年5月份起,原来一直供不应求的“虎头”钳大量积压,职工工资发不出来,到11月份已基本停产。董事长兼总经理秦学祥与中联知识产权调查中心李长旭主任就如何打击假冒产品,启动市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决定把打假的突破口选在假“虎头”钳云集的湖南省邵东县。
  1998年12月6日17时20分,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19时35分,飞机降落在长沙黄花机场,李主任和记者星夜赶往邵东。7日凌晨1时,线人在宾馆将几天来调查的情况作了全面介绍。目前已探明的假“虎”窝有4个,且都已形成规模,有三家日产量达万把以上,加起来的产量已超过卫辉市虎头工具有限公司。
  7日上午9时10分,我们乘车前往县城正北18公里处的流泽镇。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轿车驶过目标几百米后才停下来,隐蔽在路边。
  一号目标———邵东日用铝制品厂的销售部经理赵春桥听说我们要买几万把“虎头”钳,出来热情接待。这家工厂隶属于在湖南颇有影响的曾氏企业集团,昏暗的厂房里,屋顶漏着光,地上是厚厚的油泥。烧红的毛坯,从炉膛蹦出来,经过几次简单处理,装上绝缘胶管后,就是成品钳子了。在一张破桌子旁,三个女工拿着橡皮戳往成品上打假冒的“虎头”标记,包装盒上的厂址也标注为河南卫辉。
  “我们的产品质量好。河南卫辉和我们有联营协议,同意我们打‘虎头’商标。”面对记者的疑惑,赵春桥这样“解释”。他还说:“这里一把‘虎头’钳比卫辉的便宜五六毛,客人都从我这里进货。”我们想要带走一把“虎头”钳样品,赵死活不肯。
  从一号目标出来,我们又马不停蹄找到了另外三个“虎”窝。
  下午两点,我们来到颇有名气的中南五金批发市场。偌大的市场里,几乎每个门市都卖假“虎头”钳。有三个门市摆着成堆的假冒品。一打听,正是三个假“虎”窝设在市场与外界联系订货的窗口。
  原想摸清情况后,次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没想到下午5点半左右,线人紧急报告:邵东铝制品厂有一车假“虎头”钳要发往山东,数量约6万把!容不得多想,我们拨通了邵东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电话。半个小时后,工商局副局长申学军带着几名工商干部赶来。乘吉普车来到铝制品厂时,里面灯火通明。组装车间里,4名女工正紧张地装箱打包。成箱的假“虎头”钳,堆满了车间,让执法人员逮个正着。
  该企业老板曾铁桥说,库存量只有8600把。当我们发现他的另一个成品库后,他又改口说:最多只有3万把。然而,在两个库房,执法人员粗粗一数,至少有4万把。执法人员将库房贴上了封条。曾保证:决不再制假了。
  21时40分,我们随同执法人员来到二号目标———仙槎桥镇某制钳厂。查遍每个角落,连个假冒包装盒都没见到。可就是在这家工厂,三天前,线人亲眼见到了1万多把假“虎头”钳子。随后,执法人员扑向五金市场。前一天晚上被查处的铝制品厂设在这里的摊位上还赫然堆着1100把假货。在另一个摊位查出了4000多把。查获的一个小本上记录着这个摊位从6月30日到8月21日共进出了6500多把。(附图片)
  图①:这家制钳厂大门上了锁,工人在里面生产假“虎头”钳。
  图②:被查获的假“虎头”钳。
  图③:执法人员对制售假“虎头”钳的窝点予以查封。
  中国工商报李国政
  中国消费者报郝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