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引外来技术 育当地人才 科教帮扶阳原脱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10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引外来技术 育当地人才
  科教帮扶阳原脱贫
  本报讯 记者任建民报道:阳原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原是个贫困落后的山区小县。10年前,教育部和河北省政府将阳原确定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全县抓住这一难得机会,先后与清华大学、北师大、河北农大等1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技术推广、项目引进等方面大获丰收。去年全县财政收入6000多万元,是1990年的5倍,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1989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向阳原县派出四任挂职副县长、四届讲师团、五个支教队,共有81人直接参与阳原的教改和科教扶贫工作。其中仅清华大学就派出3任科技副县长,并确定10名专家、教授为阳原县科技顾问。县地毯厂由于漂洗工艺不过关,积压产品很多,在科技副县长郭有恒的推荐下,该厂从清华大学化学系聘请了沈光球教授,通过采取控制漂洗技术,产品全部出口创汇。清华大学机械系盛达教授帮助县铸造集团总公司引进管件离心铸造技术后,产品成品率提高到96%,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阳原县还发展了一批“联络员”,从而与各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室主任龚乃传先后60多次到阳原帮助教改,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阳原荣誉公民”。阳原在清华大学设立了科技联络处,以此为基地不断拓宽合作领域。通过与河北农大等农业院校的技术协作,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全县已建成6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并成为国家级粮食基地和京津二级蔬菜基地。
  在引进技术和项目的同时,县委书记侯亮等清醒地认识到,要使阳原有发展后劲,必须加强培养本地人才。阳原引进300多万元资金全部用于普教建设,并将价值百余万元的教学仪器用于装备中小学。在几任科技副县长的努力下,90多所高校先后为阳原县培养定向生650多名。210多名高校专业人才到阳原讲授建筑、财会、种植、养殖等各类专业知识,学员达到4500多人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