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默默十年奉献歌——写在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十周年之际(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08
第3版(经济)
专栏:

  默默十年奉献歌
  ——写在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十周年之际(上)
  本报记者 彭俊
  编者按: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决策。扶贫攻坚,政府是主要力量。但是,随着新世纪的临近,扶贫攻坚的时间越来越紧,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应当动员社会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到扶贫大业中来。成立民间组织中国扶贫基金会,组织民间力量扶贫,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这种考虑所做的一项正确决策。
  10年来,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先后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累计提供资金和物资近5亿元,使5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探索出了一条依靠民间力量扶贫的成功之路。
  1999年3月13日,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10周年的日子。没有鲜花,没有庆典,基金会平静地度过了自己的10周岁生日。
  “没有基金的基金会”
  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中国政府为此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从80年代开始,随着大多数中国人温饱问题的解决,我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
  然而我们的扶贫任务实在是太艰巨了。根据当时的统计,尚有1.2亿中国农民生活在温饱线以下。仅靠政府的力量扶贫,将很难完成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
  改革开放使国门大开。国际上一些慈善机构和企业集团,表示愿意捐款支持中国的扶贫事业。按照国际惯例,捐款一般都交给慈善机构或基金会运作。1989年3月13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在民政部注册登记,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北京成立了。
  基金会从事的慈善扶贫工作得到了党政领导的积极支持。基金会的首任名誉会长是李先念,会长是项南。1996年换届以后,荣毅仁任名誉会长,杨汝岱任会长。
  “中国扶贫基金会是一个没有基金的基金会。”这是项南对基金会初创阶段的形象描述。农业部拨给10万元启动资金,基金会就挂牌办公了。
  世界上著名的基金会,如洛克菲勒基金会、诺贝尔基金会等,都是有了一大笔基金后才成立起基金会的,其任务就是如何把钱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上。而我们的扶贫基金会不同,不是先有了钱,再来计划如何把钱花出去,而是把筹集资金作为基金会的首要任务。其中的艰苦可想而知。
  甘于奉献的群体
  基金会成立初期,唯一的办公地点是在北京官园租的一间办公室。几次重要的会议都是在几位会长的家里轮流召开的。然而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并没有吓走基金会甘于奉献的人们。10年来,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并不是很大,很多人都在为中国的扶贫事业做着默默无闻的贡献。
  第一任名誉会长李先念同志十分关注基金会的扶贫事业。临去世的前几天还在听取基金会的工作汇报。他流着热泪对会长项南说,战争年代,陕南老区人民把所有东西都给了我们,连猪娃子都让我们吃掉了,革命成功了,千万不能忘了他们。
  现任会长杨汝岱同志每次出差考察,都要专门安排时间到贫困乡村、贫困家庭看望处境仍然困难的父老乡亲。每次见到有成就的企业家,都向他们介绍他所看到的情况,动员成功的企业家到贫困地区投资办厂,帮助贫困人口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基金会的许多理事,都是从高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他们去贫困地区考察,总是尽可能不惊动地方领导,轻车简从,能省一分钱则省一分钱。而对老百姓的疾苦,他们却时刻记挂在心上。1995年春节,项南、何载等几位老会长到河北阜平县最贫困的老路渠村看望乡亲们。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家里带去了大包衣服和现金。乡亲们接过这些“年礼”,拉着几位领导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们总是说,过去闹革命就是为了救穷人,如今还有人受穷,没法儿去见马克思啊!因此,他们总是想在有生之年为贫困群众多做点事,千方百计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
  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华克女士,在基金会工作了10年时间。她给记者讲述了基金会许多老同志的感人事迹。基金会创建之初,有一天下大雨,一位老太太冒大雨骑着自行车送来5000元捐款。后来她才知道这位老太太是革命老前辈李富春的女儿李特特。如今,古稀之年的李特特仍然在为扶贫事业奔走呼号,每天到基金会上班。她身边经常带着反映贫困农民生活面貌的影集,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为贫困地区争取帮助。仅去年,她就争取到三四百万元的扶贫捐款。
  良好的社会形象
  热情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使基金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几年前,香港企业家林家骢先生捐给基金会10万元钱,打算在贫困地区建一所小学。他在基金会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不久,这所小学在国定贫困县河北阜平县建成了。林先生携夫人前往验收。宽敞明亮的教室,安心读书的学生,使这位企业家深受感动。他对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说,把钱捐给你们,我放心。此后林先生每年都要捐款给基金会,在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他还动员香港其他企业家纷纷捐助祖国的扶贫事业。
  很多捐资人是通过在不同捐赠对象的对比中,选择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美国埃索(中国)石油公司为了支持中国扶贫事业,曾经拿出160万美元,交给包括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内的三家慈善机构(其中一个属于联合国)来运作。扶贫基金会将其中的50万美元捐款用在贫困地区新疆且末县中心医院扩建项目。埃索公司派人前往验收之后对基金会的人说,你们的项目是按时间按计划完成的,是最好的。一年后,埃索公司又捐赠65万美元,委托扶贫基金会在贫困地区建小学。
  基金会的同志不光用嘴,更重要的是用行动,赢得了捐资人的信任。很多捐资机构都是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合作后,和基金会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国际上一些慈善机构,也纷纷主动找扶贫基金会,请他们帮助出谋划策,落实项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