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12
第7版(教育)
专栏:

  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 张百良
  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受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高等教育又会尽力地促进经济发展。
  河南农大作为地方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靠地方财政,如果没有地方经济的发展,学校就缺少发展的动力。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这些人才只有在其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才能显示和表征出学校的价值。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对学校服务河南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差距,河南农大校党委带领广大师生8年共进行了三轮内部体制改革,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学校开展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大讨论。特别是1998年利用暑假,集中举办专题学习班,通过讨论,大家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危机感,服务河南农业现代化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为解决基层农村的人才棚架(政策、科技、信息),学校坚持从河南的省情出发,开展了培养村级带头人的工作。近几年,先后为许昌、新野、登封、襄城培养村级带头人4000多个,相当于在4000多个行政村播撒了科技火种。
  科研坚持“面向经济、开放联合、以大带小、重视效益”的指导思想,面向河南经济主战场。针对河南农业的主要作物小麦、玉米、烟草以及能源、泡桐、畜禽养殖与病疫防治等项目,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农业、农村、农民急需的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取得一批具有突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
  学校十分重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工作。“小麦高优低”协作组,组织全省各地市532个单位、12个学科的2500名科技人员,在437个点开展综合性协作攻关研究与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为大幅度提高全省小麦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作出了贡献,累计增加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
  发展高效农业,开展农村能源研究,并建成了“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校主持的“节能型日光温室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利用高科技,改造日光温室,开展普及推广工作,3年累计推广日光温室52.6万个,累计冬春生产蔬菜390万吨,直接经济效益62.6万元。
  烟草已建立国家栽培基地,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玉米新品种研究推广居领先地位,为不少农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门路。
  重视科技开发、科技扶贫及科教兴农工作。据近10年的不完全统计,学校先后承担了137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许昌、周口等15个地市的31个县区,共培训各种农业技术人员222.46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8%。学校还分别向南阳、信阳等地区的市县派出了科技副县长。
  校办产业是为了转化科技成果,向农民推广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它从无到有,目前已形成了以饲料、农药、良种为龙头的20多个企业群体,其产品和技术涉及农业、畜牧业、机电、园林、商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