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柏树:祈祷安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23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

  柏树:祈祷安宁
  董桄福
  不久前传来消息,说家乡村头那棵最大最古老的柏树突然死了。那曾是整个村子里最神圣的象征,算得上名副其实的神树。谁也说不清它的年纪,不知道它的历史。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那是一棵很古老的树,很高,很粗壮,且枝繁叶茂,但却突然死了。要知道,那棵柏树,一直是作为我心目中的英雄而存在的。很小的时候,它的高度就是我的理想的高度;它四季常青的枝叶就是我理想中生命的情状:“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常青”,每当背诵这句箴言的时候我面前浮起的总是那棵老柏树的影子。诚然,柏树没有果实,它的圣洁恰恰不在于给人类用以“果腹”的材料,它只有不凋的叶子。那不是用来作肥料或燃料的,它的极富象征内涵的苍翠使它不同于别的植物。它的存在是宗教性的。我记得故乡人的观念中将柏树作为一种洗礼的物品。它的叶如果被采下来,不用说,那肯定是临近除夕的时候。各家各户都要洒扫房屋,柏树枝在洒扫过程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它被放在一个洗净的盆子里,然后,家长们还要把从大河之源取回的一种白色的“马牙石”放在火塘里烧,直把石头烧得通红。每当这时,“仪式”就要开始了。烧红的石头被放进装有柏树叶子的盆里,同时浇上事先准备好的净水。随着浓浓的白雾弥漫整个屋子,大人们口里念念有词,祝祷来年吉祥平安,并以此除魔驱邪。家里的孩子这时是不许走动的,都规规矩矩地站着,看大人怎样把仪式进行到底。
  那棵柏树突然地死了。它是怎么死的,我没有细想,也用不着细想。在这个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珍稀动植物大量灭绝的世纪,一棵柏树的死亡算不上一回事。一棵柏树死了,如此而已。无论它多老、多大、多高,它死了,它就不再有更多的价值。它死后没几天,就被处理了。
  我的眼前浮现出村子里的父老乡亲挥舞着刀斧“处理”柏树遗体的画面,众手出击,用不了多少工夫,就把它砍劈得七零八落,粉身碎骨。但是,真的只是一棵死去的柏树被处理吗?我突然看见历史的碎屑从刀起斧落中飘扬起来。那肯定是柏树,但一棵历经数百年上千年的柏树似乎又不仅仅是柏树,它的年轮清清楚楚注释着它经历的世代,它的欢乐和悲哀,它目睹的沧海桑田……那么,父老乡亲所手刃的真的只是一棵柏树吗?事情显然不这么简单。那是历史,是过去的时代。随着柏树遗体被毁灭,那历史也会被扔进火塘里烧掉:一百年只够一小时取暖;一千年可以做熟一日三餐;整个人类史的长度只够供应一家人一个冬天的柴火。
  但那棵柏树就那样被处置了。柏树不能给人类结出果实,它命定要以牺牲作出最后的奉献。在人类参与的事件里,很多看起来复杂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都在为安定、富裕、舒适、长寿和单调而奋斗。……但所有这些无非是为了同一件事:求得自己一生的安宁。这完全可以作为成功的标准,或许也是客观地思考问题的必要条件,但过多的安全感,从长远的角度看又会产生危险。”这是被誉为“美国自然环境保护之父”的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其名著《沙乡年鉴》中的告诫。一棵柏树简简单单地长出来,然后历经数百载的风霜雪雨而长大,它结不了果,它不过很圣洁很高大很华美,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自由人”。
  人类繁衍生存至今,大自然也随之发生了更多的变化。人类简单,故大自然也简单,但当人类变得复杂,除了日常养生活命的需求外,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欲望开始将自然作为掠夺的对象时,大自然的复仇也同时开始了。今天是一棵千年古柏的死亡,明天又会听说一种古稀动物灭绝,后天呢?但愿还不轮到人类本身遭受最后毁灭的厄运,就像家乡的柏树那样。不过,距离这日子到底会有多远呢?一顿饭的工夫,还是一个世纪的长度……暂时是说不透的。但真的说不透吗?!我把这篇文章作为一种祝祷,就像当年父老乡亲们用柏树的枝叶为自己祝祷,以此祈求万物安宁一样,也祈求人类自身的安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