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大庆:迈向现代文明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13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新闻追踪

  大庆:迈向现代文明城
  本报记者
  曹照琴
  朱竞若
  编者按:在大庆油田发现40周年、大庆市建市20周年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个中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随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为油田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20万栋干打垒平房早已被一幢幢现代化的居民楼群所取代,42座小城镇组成了壮观的卫星城体系;曾因保密而封闭的油田,如今已敞开胸怀,全方位对外开放;单一的石油工业经济,正在加快调整结构,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朝着北方高科技工业城迈进……
  更为可贵的是,在发生这些巨大变化的同时,大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在进一步发扬光大,不断赋予新的内容,这就确保了大庆紧跟时代的步伐,永立潮头。我们相信,只要沿着党的十五大指引的方向,牢记江泽民主席视察大庆时所指出的:“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大庆这面旗帜,将会更加鲜艳夺目。
  熟悉共和国历史的人,来到大庆,无不带有朝圣般的心情。当年荒原上那艰苦卓绝的奋斗,塑造了大庆不朽的身影。
  今天,这座以大庆精神光照世人的英雄城市,这座凝结着共和国三代领导人深情关怀的城市,又带着它全方位开放的伟岸姿态,闯进世人的视野。
  告别原始简陋走向协调发展
  ——能源新城,展示油田人发展新眼光
  大庆,年轻城市的第一次巨变,始于1978年。那一年,小平同志来到大庆,他放眼石油业的未来,指示:要建设美丽的大庆油田。
  那时,大庆既名震全国而又默默无闻。作为重要战略资源的生产地,开发近20年,已为国家创造财富4000亿元的大庆,在公开出版的地图上,依然找不到它的位置。放眼望,10多万座干打垒在荒原上组成一个个集群式居住区,散布在方圆5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里漫岗起伏,湖沼连绵,气候严寒,环境简陋,原始依旧。两栋青砖二层楼——职工医院,是大庆最奢华的建筑,根本谈不上建设。像所有矿区城市一样,这里环境嘈杂,原油随处焚烧,污染严重。有人说:那时,天上飞的麻雀都是黑的。
  小平在大庆,踏遍井台,走访民居。他深情地说:“大庆贡献大,房子要盖得好一点,要盖楼房,要搞建筑材料。”
  巨变由此发端,大庆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巨子,开始全面走向现代化。1979年,大庆正式设市。伴随着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生活方式和城市管理方式也全面更新。大庆人决心建设一个全新的能源城。
  就在这一年,大庆市的第一栋工人宿舍楼动工了。以此为起点,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开始,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此后的5年间,300多个生活点的干打垒,推倒了一半,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开始四通八达。到1989年,干打垒全部消失,一座现代新城基本成形,由东风新村、萨尔图、让胡路等三个城镇组成中心城区,周围是42座小城镇组成的卫星城体系。
  新时期的大庆,生产、生活、环境协调发展,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这个城市的集中供热率达到98%,23万职工家庭实现了生活用水和饮用水分管供应,蓝天明净,大气环境质量常年接近或达到一级。大庆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10.3平方米,70%的职工住进了新楼房。整个黑龙江省16个全国文明小区中,有11个在大庆市。那一个个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住宅小区,成为大庆人美好生活的象征。
  依托资源优势转轨面向未来
  ——未雨绸缪,大庆市在开放中重新定位
  进入90年代,大庆迎来新的惊喜。1990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大庆。他在大庆视察了3天,高度评价大庆精神。他在食堂排队买饭就餐,与工人们亲切交谈。临别,总书记谆谆叮嘱:未雨绸缪,考虑长远的发展问题。
  国际上许多著名的油田,大都只有20年的开采历史,而大庆油田,已稳产高产23年。大庆人以独特的开采方法,延续油田的青春。然而,作为资源型城市,终将面对资源渐衰的前景。
  环顾中外,既有前苏联巴库油田的油尽城衰的痛史,也有美国石油城休斯敦及早转轨、依托航天高科技再造辉煌的经历。综合前车之鉴,远虑近忧,大庆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第二次创业。
  对大庆油田而言,第二次创业就是依靠高科技保持稳产到2010年,为国家发展提供能源保障。而对整个大庆市而言,它还有一层着眼更长远的意思:能源城如何面向未来?
  大庆人认为,从长远看,不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就不能保证大庆的长久繁荣。在二次创业中,要抓住机遇,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上来,大庆市要从资源、科技、人才、区位等多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全面开放中重新定位。
  1992年4月10日,在国家的支持下,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走出盆地,招商引资,全面对外开放,成为大庆发展的一个新势头。
  大庆“红灯不见,绿灯一片”的宽松投资环境,办事的高效率,40多种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既吸引了外资,也强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投资者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落户。大庆还把项目库中的8000多个重点项目送上因特网,向世界发布。
  大庆逐渐成为国内外投资者的热土。仅1998年一年,全市合同引资114.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6.4亿元。全市引进项目2327个,建成或投产1387个,其中千万元以上的161个,亿元以上的26个。活跃的多种经济因素,使大庆迸发出另一种活力与能量。
  经过7年建设,先后有500多家大企业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安家落户。大庆市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带动了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998年技工贸实现产值45亿元,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实力已达到全国同类开发区的中上游水平,有2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开发生产出425种高新技术产品。在开发区落户的大庆同创信息产业公司创造了投产3个月收回固定资产投资2.5倍的奇迹。
  依托资源优势,形成新的经济优势。目前,大庆在确保油田稳产的同时,市内已围绕石化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建筑及建材业、电子信息业、医药工业、旅游服务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形成了非油产业的新框架。
  大庆不再遥远!今天,高速公路已把它与大都市紧紧连结在一起,它正以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姿态,成为大东北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绿化盐碱地花香高寒区
  ——建设北国江南,组团式城市展现新姿
  大庆的发展,始终倾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怀。1994年,朱镕基同志视察大庆,指示“大庆要成为北国江南”;1996年,李鹏同志视察大庆,提出“把大庆建成中国北方高科技现代化城市”。这些指示和要求,为大庆新时期的发展指明着方向。
  在大庆,谈到城市建设,听到的一个颇为频繁的字眼是“规划”。
  为了搞好规划,根据大庆的特殊情况,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并投入1000万元资金,聘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对大庆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和完善。他们把欧美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指标,进行分解对比,寻找差距,确立目标。“富规划,穷建设”,“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而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已成发展共识。
  与此同时,大庆转换思路,用市场经济观点指导城市建设,着力营造政策引导、社会融资、市场调节、企业运营、公众受益的城市建设良性机制,巧借外力改造旧城。1998年,大庆市政府成功引资3.5亿元,不仅改造了火车站广场,还大规模整治了商贾云集的站前会战大街,使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地区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年,大庆城市建设投入资金达19亿元,其中政府财政只投入了1亿元。招商引资和资金置换为城市建设大大地拓展了空间。
  高寒地区建设城市,艰巨的挑战是绿化。大庆不仅气候严寒,而且土壤盐碱,难于治理,种树极难成活。绿化几十年,一句顺口溜尽人皆知:“活人种死树,死树气活人。”因此,当提出“看见森林就看见大庆,进入大庆就进入花园”这样一个目标时,很多人都感到是天方夜谭。
  但大庆决心大。他们请来著名专家,会诊难题,筛选适宜花草树种70多个。市区绿化地段,全部挖地30厘米,彻底换土。不懈努力,终获回报,大庆市区的绿化覆盖率迅速跃升。1977年前不足1%,目前已达29.1%。春暖花开,满城绿意融融,更有200万盆盆花,在宽阔清洁的街道旁竞放,把这个高纬度城市,装点得一片锦绣。
  今年,正值建国50周年,大庆油田发现40周年,大庆建市20周年,对大庆来说,意义格外不同。市政府、大庆石油管理局以及社会筹措将投入80亿元,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市容市貌跃上一个新台阶。目前,一条投资7个多亿、连结中心城区的高质量快速通道正在加紧建设,绿化美化工作全面铺开,一个日处理垃圾600万吨的生物垃圾处理场即将投产,届时,大庆70%的垃圾可望实现无害化处理。大庆市委书记刘海生、市长杨信用极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个组团式城市的新景:绿色空间相隔,快速通道相连。
  大庆,这个青春城市,正以新的建设,为历史增添荣誉: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文明小区建设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黑龙江省文明城市建设优胜市。
  现在,它的目光更为高远:今年的目标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2000年建成国家环境保护示范城市,2002年建成国家园林城市,2015年基本建成中国北方高科技现代化城市。
  压题照片:大庆油田希望广场。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张悦摄(附图片)
城市雕塑一景。
大庆油田龙南远望小区一角。
城市雕塑一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