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古老神针克中风——记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2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百家名院巡礼

  古老神针克中风
  ——记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本报记者 赵永新 傲腾
  15年前,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还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中医院,病床只有250张,固定资产不足40万元,屋破器旧,步履维艰;而今,她已发展成为我国技术门类齐全、规模庞大,融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拥有国内一流的门诊大楼、住院大楼和驰名海外的国际康复中心,病床700余张,固定资产超亿元。不仅如此,该院还是我国首批省级示范中医院,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全国中医急症专科医疗中心和全国中医儿科专科医疗中心。
  天津中医一附院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巨变?该院院长、中华医学会针灸学会副会长、“醒脑开窍法”的创始人石学敏教授这样回答: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我们紧紧依靠科教兴院,大胆借鉴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文明成果,使古老的中医在治疗中风、癫痫、肾病、心肌炎等许多疑难病症上有着西医难以达到的效果。
  “中风病”即指西医所讲的脑心血管病,发病率居各病之首。早在70年代,石学敏就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及其并发症脑出血、脑梗塞等,效果非常明显。他用此疗法为阿尔及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官员祛除了痛苦,被誉为“中国神针”。石学敏教授并未因此而满足。“七五”期间,他率领他的学生和同事从血液流变学入手,探讨抗脑血栓形成的作用机理,取得了重大突破;“八五”期间,他们又从组织形态学、神经递质、自由基等方面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使“醒脑开窍”针刺法建立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之上。1995年,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被评为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又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丙类)二等奖,并于最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十项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20多年来,接受这种针法治疗的中风患者达数百万。该院对3207例住院中风患者的统计结果显示,治愈率为56.4%,总有效率达98.47%。
  正是这种博采众长、穷根寻底、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不懈追求,使得天津中医一附院“老树开花无丑枝”,在对许多疑难重症的治疗上令西医望尘莫及。该院儿科对小儿癫痫、小儿肾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疗法效果明显,且副作用极小;黄文政教授等主持研制的“六五药丸”、“降脂软脉灵”、“肾炎三号”、“梅花点丹”等中药,在治疗冠心病、肾炎、白血病等方面疗效独特,为许多患者祛除、减轻了痛苦。
  据介绍,天津中医一附院拥有研究室和实验室10余个,中医博士生导师4名,博士生11名;硕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35名;1990年以来,天津中医一附院共获医学科研成果72项,47项分获国家、部、市和局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60余部……从这一组数据中,人们不难看出,天津中医一附院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的决心、力度和取得的丰厚回报。从“科教兴院”到“院兴科教”,天津中医一附院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声名远播。目前该院的日均门诊量达3500多人,年门诊量连续11年超百万人次,名列我国中医院之首。1998年该院的总收入和人均年收入分别是1984年的30倍和20多倍,医院固定资产由1984年的30多万元猛增到现在的超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