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二次创业新起点——无锡创建卫生城市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2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二次创业新起点
  ——无锡创建卫生城市纪实
  本报记者 丁伟
  梅雨季节刚刚到来,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冒雨漫步无锡市区,只见小桥流水与高楼大厦和谐共融,绿树繁花与红砖碧瓦相映成趣,宛如置身于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彩画中。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和曾诞生过“二泉映月”的惠山,正聆听着无锡步入现代化的铿锵脚步声。
  富裕不等于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与比邻的苏州、常州一起,创造了为世人瞩目的“苏南奇迹”,成为最早步入“小康”之列的新兴工业城市之一。
  当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投来钦羡的目光,一批批观摩团纷至沓来,无锡人却“冷暖自知”:由于历史原因,脱胎于小商业和轻纺业的无锡城道路狭窄,棚户区连片,小摊点密集。每逢阴雨天,满街的泥泞和蠕蠕而行的车辆发出的噪音使整个城市一片狼藉;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河道或露天堆放,导致满城污秽,内河淤积,曾经是“一城碧波看贾船”的大运河已风光不再……严峻的现实使无锡人意识到,现代文明绝不能以“物质一极”的单向推进为标尺,要使城市在历史的更迭中历久弥新,重塑城市形象、提升市民素质的任务迫在眉睫。
  从1995年起,以卫生城市创建为切入点,无锡大刀阔斧地开展了以“城区改造、美化绿化、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工程。无锡人称其为“二次创业”的新起点。
  非常胆识成就非常功业
  80年代初,为发展乡镇企业,无锡举全市之力,上下联动,为“老乡”们争资金、引技术、跑市场;10多年过去了,无锡以同样的热情投入到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中。
  市领导大会小会讲创建,亲自挂帅抓创建。广场、道路的扩建与绿化遇到了动迁的阻力,市委书记、市长现场办公,协调督促。由18个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创建办成员放弃休息日,风雨无阻地奔波于大街小巷。
  近4年来,无锡市平均每年拿出近10亿元资金用于卫生城市创建,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当其他地方忙于四处引资办企业时,无锡将环保资金和技术的引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1998年,他们引入世行贷款,从国外购进设备,高起点建成芦村污水处理厂,使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率达到50%,高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10个百分点。
  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
  卫生城市创建之初,许多无锡人抱着观望的态度,甚至有人讥讽,这是在搞形式主义。日子一天天过去,静悄悄的变化就在身边:旧城改造使市民的居住状况明显改善,美化绿化使居民小区变成了花园。河变清了,空气变新鲜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市民感受到创建的意义,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创建的热潮中。
  从1995年至今,无锡市先后获得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等荣誉称号。如今,他们正向国家级卫生城市的目标奋力冲刺。
  对无锡而言,国家卫生城市绝不仅仅是一块招牌,而是迈向文明的里程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