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发展特色农业的四个支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22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发展特色农业的四个支点
  赵铁峰 赵学明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我国农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正处在由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能否尽快而顺利地实现这一转变,关系到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而交换的需要是因社会分工而产生的,由于人们只从事自己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所以才带来了交换的繁荣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可见,我国农业要顺利实现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跨越,就必须在发展专业化生产、发展特色农业上下功夫。那么,怎样发展特色农业呢?我们认为,特色农业有以下四个支点。
  支点之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目前,我国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市场化程度已比较高,国外市场更是相当成熟,也就是说,我国尚未完成向市场化生产转变的农业面对的是已具雏形的市场化需求,甚至是国外发达的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这既对我国农业的市场化发展带来了压力,也可以使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由于外部市场已较为成熟,我国的农业发展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适合各地实际的生产品种、质量和规模,如果对市场需求状况掌握得好,就可以避免盲目生产、无序竞争、增产不增收的情况。而发达国家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比如,东北大米以其口感好、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欢迎,而辽宁省开原市的大米在东北又小有名气,产量也高。因而,我们决定在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优质无污染的绿色稻米生产基地,选择口感好、产量高的品种为主栽品种,实行区域化种植,不施化肥和农药,不用污染水,增添清理、抛光、包装设备,生产出免淘洗的优质米,先打入省内市场和东北市场,然后攻克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
  支点之二:立足于自身优势
  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是市场经济的精义所在。也只有立足于本地优势,才能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原农业发展的优势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具备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二是水稻面积大,实有四十多万亩,灌溉水源基本无污染,具有建设优质米生产基地的条件。三是山区面积较大,占全市区域面积的70%左右,经济林木资源丰富。四是历史名牌多,开发前景广阔,具备了用名牌占领市场的优势。围绕发展特色农业,我们将集中抓好“三个开发”和“四个调整”,即开发历史名牌、开发精品示范工程、开发山区资源;调整粮食作物结构、种植业结构、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从而尽快解决有资源、无效益,有名牌、没产业的问题,充分挖掘潜力,推动开原农业向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支点之三: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而且能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引导社会消费。农产品加工业既是特色农业的合理延伸,又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起点。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培育具有本地资源特色、市场容量大、竞争力强、对农业生产具有带动作用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并使这些企业逐步向龙头企业过渡,进而形成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紧密相连的经营体系。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市场化的重要途径。
  支点之四:坚持科教兴农
  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的素质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条件下发展特色农业,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发挥资源优势,还必须拥有农业科技优势和劳动者素质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巩固既有优势、开发新的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开原大豆在解放前就已出名,开原市农科所通过科研攻关又培育出了开育十、开育十一等优良品种和一批很有发展前途的后备品系。目前,开原大豆大部分作为种子销往辽南各市和南方各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在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开发应用和成果引进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农村中学、农函大、农广校和农技校构成的培训体系,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进行了重点培训。为了把培训成果落到实处,推行了农业科技承包责任制,推广适用的农业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1998年,共落实科技承包项目二十四项,承包的经济效益达到二亿二千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