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为了那片蓝色的故土——南沙群岛行(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22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远行记

  为了那片蓝色的故土
  ——南沙群岛行(下)
  本报记者 郑德刚
  南沙群岛大致位于北纬12度至3度之间,南北绵延900多公里,由500多个岛礁、沙洲等组成,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其中露出海面的岛礁有36个,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这片海域不仅自然风光异常秀丽,而且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为我国最大的热带海洋渔场,海下蕴藏着以石油为主的丰富宝藏,有“第二波斯湾”之称。记者在南沙群岛期间,随船员初次在礁盘上潜泳,第一次把头埋在清澈透亮的海水中时,一下子被眼前色彩斑斓、姿态各异的热带海洋鱼类和珊瑚惊呆了,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妙,像幻觉一样令人痴迷。
  5月15日清晨,沉浸在静谧之中的美济礁被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唤醒,在此停泊了3天的中国渔政31号、32号船告别了继续在这里守礁的人们,再次起航,向南沙群岛深处驶去。此起彼伏的惜别之声,在海面上随波荡漾,久久地徘徊、回响着。
  一切都太平静了,连海浪拍打船舷的“哗哗”声,听上去也显得格外悦耳。记者伫立船头凭舷而望,尚被朦胧笼罩的大海此时越发显得神秘莫测,没有渔火,没有航标,没有翱翔的海鸥,没有腾越的海豚,惟有云隙中漏下的微弱光线,在深不可测的蓝黑色大海上跳动。此时,站在32号船驾驶舱中的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本次航程的领队吴壮,以及船长、大副和值班船员们,也都沉默无语,凝神远眺。渐渐地,绚丽的朝霞开始悄悄爬上天边的云朵,被轮船惊起的飞鱼又开始成群结队在海面上掠过。
  平静而美丽的南沙群岛,似乎从来如此,似乎永无风浪。然而了解南沙的人都知道,就在这片看似温和的海域中,杀机随时可能降临。
  “这段行程,是海盗出没的地方,情况复杂。”熟悉情况的“老南沙”以及船上一些船员告诉记者。没有料到,就在这一天,我们所乘坐的中国渔政船在风平浪静的南沙群岛,会与“海盗”相遇。且在没有任何护卫和援助的情况下,独自与之周旋,危险过后,记者与愤懑不已的船员们伫立船头,面对漆黑的大海和遥远的祖国大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5月16日下午,记者随渔政管理人员登上正在曾母暗沙附近海域进行渔业生产的“穗渔101号”渔船慰问渔民,一脸沧桑的船长钟鹏书、轮机长邹平气愤地告诉记者,一些“海盗”船在此地经常出没,就在5月5日,他们就在这里追逐过这艘渔船。几位正在忙着捕鱼的渔民们说,遇到这种情况,他们除了跑,没别的办法,“这些‘海盗’太残暴,如果让他们追上,船上东西要被抢光不算,连人也要被抓去。”
  据了解,两年多来,我国渔船在这一海域已有多艘渔船被“海盗”船肆意凌辱。
  为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保障渔业水域港航安全、维持南海区渔业生产秩序和海难救助等,中国渔政执法队伍在南海区属于我主权和管辖范围的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内付出了巨大努力。据统计,近年来经他们检查并取缔的各种“三无”船舶近17000艘,处罚违反国家规定的作业渔船27000艘,查处国家严厉禁止的电鱼、毒鱼、炸鱼等非法案件23000多宗,救助遇险渔船500多艘。在遍布南海区3省、区五级共460多个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中,3000多名活跃在茫茫大海上的渔政管理人员个个训练有素,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坚强集体,召之即来而不畏风雨,来之能战而不惧艰险。
  记者在南沙群岛的14天中,深深感受到中国渔政“海洋卫队”对大海那份真挚的情感。
  压题照片:深入南沙的中国渔政执法船队。(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