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皇岗有个好支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29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皇岗有个好支部
本报记者 胡谋
皇岗村变了,变得让人觅不到丁点儿昔日的贫穷痕迹。
仲夏之夜,记者登上皇岗村40层高的皇都大厦顶楼,亮丽的灯光下,全村近500栋楼房尽收眼底。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一个崭新的皇岗村出现在深圳的版图上。全村集体固定资产由1984年的30多万元,发展到1998年的4.5亿元;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由当年的300元提高到3万元。村里不仅建起了学校、幼儿园、老人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中心大楼,还划出4.5万平方米的土地,兴建文化广场、公园和体育运动中心。
皇岗村人没有变,从80年代初以来,带领全村人脱贫奔富的党支部还是那班人。记者到皇岗村采访,正赶上党员过组织生活,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满满地坐着一屋子人。在外地出差的党员赶来了,在香港做工的党员连夜过境返回了。60多岁的党员庄春妹,因为腿脚不方便,也由老伴扶了进来。组织生活的内容是学习中央刚公布的《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大家看着复印的文件,听着支部书记庄顺福的讲读,然后联系皇岗的实际热烈地议论起来……
村党支部书记庄顺福告诉记者,皇岗党支部从1984年起严格坚持“四个一”的组织生活学习制度,即每月第一天召开党员大会,每月最后一天开支委会,每季度过一次民主生活会、上一次党课。15年来,不管工作多么繁忙,不论天气多么恶劣,全支部党员都自觉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有着30多年党龄的庄路水、庄群娣夫妇,去年4月去英国参加独生女儿的婚礼,因为想到1日的组织生活,他们谢绝了女儿、女婿的盛情挽留,取消了浏览苏格兰的计划,及时赶了回来。庄顺水说:“我是老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心里不踏实。”
环顾会议室四壁,在一面大墙上,挂着几块做工精细的牌子。上面分别标示着支部每个党员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和年终考核评比的情况。其中有一块叫做“党员分类管理目标”的牌子分外引人注目。
强化党员学习的管理,狠抓党员队伍的自身建设和行为规范,提高了党员的素质,使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得以体现。86岁的老党员黎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她从不居功自傲,而是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按支部对离退休党员提出的6项要求办事。持过境工作证的党员庄财英,两个儿媳各生了一个女儿后都想再生一个儿子。庄财英跟儿子儿媳做工作,孩子们打消了原来的念头。
54名党员的表率作用提高了党组织的威信,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从而吸引广大群众积极靠拢党组织。10多年来,党支部每年都要发展新党员,每年都有不少年轻人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支部书记庄顺福,1966年中学毕业后回村务农。30多年来,他扎根皇岗,一次次放弃去香港、出国、上调的机会,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呕心沥血,无怨无悔,中学时代的125位同学,只剩下16人还在内地,其它人都到了港澳和国外。他对记者说:“人各有志,我只想落根皇岗,为皇岗造福。
在庄顺福的带领下,党支部一班人坚持抓党的自身建设,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1992年旧房改造时,拆房问题成了拦路虎。面对群众的疑虑,庄顺福和村长庄国泰在支委会结束后回到家里拿起大铁锤就捣开了自家的瓦房。
1992年,深圳市实行农村城市化改造。皇岗村成立了皇岗股份合作公司,当年的村民成了股东。支部成员都在公司担任重要职务,为皇岗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然而年终分红,却老少无欺,不多取分文。对于业务交往中,施工单位和投资企业所送的“红包”,他们一概晓以大义,坦言谢绝。富了的皇岗人不忘扶贫,他们为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总共捐赠500万元,共向贫困地区捐建了4所“希望小学”。
支部特别注意在实践中选拔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将15名党员青年干部分期分批地送到省委党校脱产轮训。目前,这批年富力强的“当家人”,正尽职尽责地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
支部成员各负其责,配合默契,遇事商量。举凡集体发展规划、企业投资、土地出租、工程招标、住宅地规划、过境工作审批等重大事情都广泛征求意见、民主决策。
皇岗人在回忆自己的致富历程时,总是深情地说:“没有皇岗村党支部,就没有皇岗人的今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