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与人生、自然、历史一同思索——读李瑛的诗集《黄昏与黎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2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与人生、自然、历史一同思索
——读李瑛的诗集《黄昏与黎明》
  张炯
  李瑛的新诗集《黄昏与黎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共四辑,第一辑“黄土地上的蒲公英”是作者访问陕西所写的诗,轩辕柏、古青铜器、汉刻石马、半坡村的尖底瓶和项链、陕北的窑洞、腰鼓和信天游……全都激发他的诗情;第二辑“青海的地平线”,记述了这个高原的湖泊、高山和运输线的种种风景,写出了高原人和战士的英姿与豪情;第三辑“大地情歌”,是他对近年我国人民所进行的朝气蓬勃的建设和对时代的讴歌,从乡恋到边城黎明、大亚湾的核电站和南京的城墙,皆唤起他的深情和思考;而第四辑则是他游览埃及,放舟尼罗河、徜徉于金字塔、博物馆、塞得港和卢克索古宫殿遗迹所生发的感慨。可以说这是一本题材异常广阔的诗集。
  李瑛的诗历来富于联想和想象,他总从某一具象出发,通过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开掘自己的诗思,不仅使描写的对象富于诗情与画意,而且见出广阔的时空和深邃的寓意,让读者从中感受到诗人广袤的历史视野和扎根于时代与人民的美好而崇高的胸怀。他写陕北的蒲公英:“用金箔打成的花瓣儿/轻轻摇曳在春天里/……瞩望过秦宫汉阙的兴衰/倾听着晨钟暮鼓的鸣响/陪伴着遭受五千年/风雨切割的黄土地/以无畏的坚毅和淳朴/构成生命的重量。”他于静中见动,小中见大,有限中见无限,善于在人们不经意的事物中展开自己宏阔的诗思,开掘出一种崇高的诗美!
  在这本诗集中有许多风物人情的描画,像青海湖的碧水和鸟群,高原的雪山和浮云,塔尔寺黄昏的金顶,长江源头的牧民、牦牛和琴声;像童年的蟋蟀、故乡的井、电站的新姿;像尼罗河畔的纸草、三角帆和舞女、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而无处不在的则是诗人与历史的对话。无论是自然的风景,还是历史的文物,都唤起诗人的思古之幽情。虽然诗篇也给人以历史的苍茫感,但却不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那种无可奈何的苍茫感,而是洋溢着主动性创造性的作为历史主体的新一代人的沉思。他总把昨天与今天对比,虽感慨时光之流逝,却对今天和未来充满自豪和自信。他从陕北黄土地的“历史的喧嚣中”看见“明日,一个时代的辉煌”!他面对“高昂着头”的古青铜器,感到它们“屹立在太阳和大地之间\万古不灭”。
  李瑛确是始终保持着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不断地到生活和大自然中去体验、观察和思考美,从而与时代一同呼吸,与人生、自然、历史一同思索的诗人。《黄昏与黎明》这本诗集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