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历史的火凤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2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历史的火凤凰
  刘扬体
  如果说,历史是不灭的烈火,历史精神即是从火中再生的凤凰。
  作为《东周列国·春秋篇》的下篇,大型电视剧《战国》所描述的,绝不仅仅是战国的故事,而是战国的精神,是战国时期那许多卓尔不群的人,在异乎寻常的生存处境中大放异彩的智慧和大肆张扬的超越极限的生命力。
  历史的主角从来都是大写的人。对《战国》说来,纷争的故事无论多么令人眼花缭乱,处在故事中心的仍然是那些参与推动过历史前进的风云人物。这部连续剧不在意于历史故事的波谲云诡,而在意于用这样的故事去刻画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战争在剧里成了人物活动的舞台。在人物思想与行为背后,是时代的狂飙,是蔚为奇观的文化飞瀑,是追求自我、肯定生命价值的生命力的极度张扬。在这里,经过艺术的演绎,我们不但看到了新兴思潮带来的政治变革,同时也看到了经由这样的变革带来的政治人格的分化和失去变革生机与活力的国家的衰落与败亡。所以,我认为《战国》在历史题材的整体把握上,拍出了时代的风采、时代的辉煌和悲凉。
  《魏宫惊梦》中,年纪轻轻而又雄心勃勃的魏文侯在兵败身危之际,被主将翟璜用剑逼着他离开战场。事后赏功罚过,文侯身为一国之君却自判杖刑,而自忖必因忤逆受诛的翟璜,却意外地被委以改革弊政的重任,并得到美艳的文侯夫人垂青。战争促使魏文侯变法,经翟璜引荐,李悝、吴起、西门豹、乐羊子等来自不同阶层的优秀人才受到重用,魏国国势大盛,一跃而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变法者推动了历史,而变法者又很少有人能有好下场,用细腻的手法描绘出他们的局限,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勾勒出了历史和历史文化的局限。这一点,正是此剧在时代特色的把握和人物刻画上高出于同类题材电视剧的地方。
  历史剧中的历史真实本来就有两个层面,一是力求再现历史状态下客观存在的真实,一是改编者审美眼光中的历史真实。改编总得表达现代人对历史对历史人物的审美评价,而作品所要求表现的时代感,实际上也主要集中在改编者对历史人物内在心灵与社会实践的时代品格的关注上,这正是此剧的另一显著特色。
  《死士豫让》中的智伯虽然霸道残忍,但对豫让不惧追杀截堵、不顾威胁利诱、不畏豪强四伏,舍身护主决不背弃求荣的精神,却又惺惺相惜;而真正在人格力量上足可与豫让相埒的却是韩、赵、魏三家中的赵襄子。卓识远见的赵襄子不但将自己领地上的奴隶“解放”为平民,劝告豫让“将私怨化为公仇”,而且敢于面对豫让抵向自己咽喉的利剑,与之从容论说“王者之剑,以民命为柄,民心为刃”。这一章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恩怨雠对中的三个人物,都在性格上闪烁着自己的光彩,而且各有特点。
  《战国》题材特殊,血雨腥风避免不了,但艺术不能一味渲染它,只能以之作为人物个性的孵化器,并尽可能给艺术形象以人性的观照。《战国》编导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镜头中的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真实性,而且,通过人性和人性变异的观照,还在不少地方找到了洞察历史秘奥、揭开历史个性之谜的窗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