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翠亨晨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2
第11版(作家文苑)
专栏:共和国之庆

  翠亨晨曦
  余松岩
  一个彩霞满天的仲夏清晨,我站在中山市翠亨村的一座土名金槟榔的山顶上,放眼洒满晨霞的伶仃洋,只见霞光随着波涛的起伏而闪烁、变化,晨雾渐渐逸散,大小岛屿若隐若现。随即,我的眼光由水上回到陆地,落在三山环抱不足百户的翠亨村那座中西合璧券拱回廊的楼房上。这座堪作世纪见证的百年老屋,在晨曦笼罩下泛出紫褐色的光芒。我不禁肃然起敬——我们伟大祖国共和政体第一线曙光正是从这里升起的。
  1894年初春,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在广州行医因医术精湛而声誉卓著的青年孙中山,预见到一场血腥的屈辱又将降临炎黄子孙的头上。清廷已是腐朽至极,国家积弱难振,列强更虎视眈眈。他深感医国重于医人,毅然回到家乡翠亨村由他自己设计、建成才一年多的新居,闭门十日,写了长达万言的《上李鸿章书》,提出至今仍具现实意义的“人尽其材,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强国富民的主张,希冀清廷通过改革使中华得以振兴。他多方努力见不到李鸿章,书中提到的主张更没有得到采纳。但他没有气馁,决心挽狂澜于既倒,正如他在一首《无题》诗中所说:“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既然不能寄救国的希望于清廷,就用武力推翻它。
  孙中山这一转变,不只是他个人的转捩点,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转捩点。
  郭沫若先生1962年游翠亨时写过两首诗,其中有两句:“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洪杨指洪秀全、杨秀清,公指孙中山。这个论点值得商榷,洪孙都是农村出生的知识分子,都主张并亲自领导了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但洪秀全跳不出两千年封建家天下的桎梏,打倒皇帝自己当皇帝。而1894年冬孙中山组织的武装反清的兴中会,入会誓词就明确提出推翻清朝后要在中国“建立合众政府”,亦即联合民众当家作主的共和政体。
  历经两千年帝制统治,奉君王与天地等同的中国,要使人们接受共和并为之奋斗,这观念转变的难度,并不亚于武装夺取政权。后来的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不能说全无社会基础,就连胡适这样的社会名人,见到废帝溥仪也口称皇上,屈了双膝。那时亚洲没有一个国家是共和政体,全世界除法、美少数几国外,绝大多数仍是君主专制或君主立宪,而孙中山擎共和之大旗以号召天下,用唯物史观看是十分伟大的,这一点洪秀全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实现共和的道路极其坎坷、漫长而曲折。帝国主义先是多方帮助清廷镇压起义;清帝逊位后,他们惟恐中国在共和政体下走向富强,不择手段地与封建余孽联手,豢养走狗,分裂割据。孙中山坚持共和理想,坚持国家统一,为此他与一切反共和反统一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虽几次死里逃生而矢志不渝。在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进步力量的拥戴下,短短十四年间,他两度任大总统,两度任大元帅。在位期间,权不可谓不重,但他没有利用手中重权,为家人为家乡牟取利益。辛亥革命翌年元旦,他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职,粤人以他的胞兄倾力襄助革命为由,力举其胞兄任广东都督,被孙中山婉言拒绝。他还电告乃兄,只宜经商,不宜从政。翠亨是个穷山村,学校残陋,1921年乡人推举几位父老到广州谒见非常大总统孙中山,恳求拨专款把学校修葺扩建。这目的当然达不到,孙中山仅当场挥毫题写“后来居上”四字作为勉励。可见他完全摒弃了由来久远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官场陋习。翠亨这座住宅,他一介布衣时是什么模样,身居高位后仍是什么模样,1912年5月下旬,他辞去总统职务后回到家乡,还在这粗衾麻帐硬板床上睡了三个晚上。写到这里,人们应当感谢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他们不只不遗余力地使这一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一如昔日,就连邻近的周边环境也力争保持原貌。改革开放后,翠亨村和其他地区一样,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工厂、酒店、别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意识到,如此下去,孙中山故居将淹没在形形色色的新潮建筑中。如果周边失去当年风貌势必会弱化故居的时代特征。在政府与当地民众的帮助和支持下,他们承包了紧邻故居的孙中山少年时参与劳动的十三亩农田,仍作种植用。又把邻近故居的旧式民居,或买断或租赁,然后按清末民初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婚丧嫁娶习俗,进行“还原”,也就成了今天的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博物馆。参观馆藏,宛如读一本史书,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就说那犁耙镰锄,这些作为生产力标志的主要生产工具,清末民初如是,上溯至宋元、隋唐以至秦汉,亦大致如此。欧美人茹毛饮血时代,我们使用这些生产工具,他们工业革命已步入电气化时代,我们仍使用这些生产工具,如此落后,能不挨打?!
  孙中山从翠亨髫年励志,白首不衰。时经百年,楼房还是当年的楼房,太阳还是当年的太阳,珠江水依旧滔滔入海,伶仃洋仍然潮起潮落,孙中山梦寐以求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今日已如巨人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她不再受列强的宰割欺凌,而且凭着人民的团结,渐趋雄厚的国力,已成为国际上伸张正义、制约以强凌弱者的一股重要力量。
  缅怀先驱,纵览百年兴废,中华民族能有今日,祖国能有今日,实属不易,理应倍加爱护她,建设她,保卫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