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小城书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2
第11版(作家文苑)
专栏:

  小城书香
  卞毓方
  楼板似乎被压得“吱吱”作响,因为书籍的重量。从跨进他家门槛的那一瞬,陡然明白了什么叫坐拥书城。偌大的三室一厅,几乎不见四壁——凡靠墙的地方,都立着双层书橱,昂昂然直迫天花板。除此而外,沙发的脊背上摞的是书,吃饭的圆桌上堆的是书,茶几的空隙处摊的是书,床铺的一半码的是书,阳台上垒的是书,洗手间的暖气片以上,架的、捆的、吊的,也都是书。当代学人中,钱钟书没有这么多的典册,他利用的是图书馆;季羡林的书房虽然比这稍大,但门类不如它的齐全;李敖的书房我没见过,想来更胜一筹,但那是胜在规模,而不是密度。他么,干脆把一座小型图书馆搬回家里。此刻,游弋在他书城的夹缝,小腿肚禁不住有点儿发软,生怕,生怕自己的体重成了压垮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绝不是杞人忧天,据说,房管局早为书籍的超负荷入侵亮出“黄牌”。政府也不得不法外施惠,特批了两间平房作他的第二藏书库。这是一方临近渤海的偏僻之地,但却出了这样一位人物,把辛苦挣来的大把大把银钱都转化成书香。他的身上,并没有多少中国特色的书呆子气。他深知读书人要人格独立,首先要毫不犹豫地学会挣钱——在体制的那张“皮”上,你不能永远当一根毫无自立能力的“毛”!但他更可惜“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鄙视精神。倾听与沉思,简直变成了一种奢侈。”为此,他拒绝成为经济动物,拒绝与越来越多的“空心人”为伍。他写过一篇随笔,题目叫《灵魂的重量》,文中提出一个很深刻的命题:营养灵魂!
  得到滋润的灵魂善于向世界微笑。他的笑容,就是他的著述。他今年只有四十来岁,出版的文集和选编的书稿,多达等身。其中荦荦大者,有:散文集《一壶天地小如瓜》,学术专著《百变鸿儒》、《纪晓岚的幽默与智慧》、《金瓶梅传播史话》,以及主编的十卷本《中国古代散文大系》与二十卷本《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大系》。手稿两倍于身高,这是一项多么惊人的纪录!比较之下,我辈“吃皇家饭”的“懒虫”,岂不是要羞煞、愧煞。浏览主厅一排泛黄的线装书,眼前突然闪现出他老父的身影。一位饱读诗书的旧知识分子,共和国忠诚的乡村小学教员。父亲的全部财产就是藏书。他从小就是让那些书的气味熏着长大的。财产却没能变成遗产,都叫那场“史无前例”的大火吞没了。等到他从一个农场知青变成了县文化馆创作员、地区文学杂志编辑、大学作家班苦行僧、访问学者,乃发誓重续书缘,再播书香。这是智者的聪慧。在这里你能看到文明的薪火相传。冥冥中,那“吱吱、吱吱”地作响的,已不再是楼板无奈的呻吟,而是春阳在破冰,春雨在润土,春草在拔节。动听的音乐也感染了我。心弦铮的一声鸣响,顿觉情豪胆壮,似乎小腿肚也粗了许多。这里满储着一种“金字塔能”。城堡似的书屋无疑是小城一景。这一景应该载入地方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