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理想·勤奋·认真——怀念沈鸿兄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3
第6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峥嵘岁月

  理想·勤奋·认真
  ——怀念沈鸿兄长
  吴晋
  我与沈鸿是近亲。他比我年长20多岁,我敬他如兄如父,他待我如师如友。他生前,我们常有接触,他的人品、学问令我敬佩不已。如今,他虽已远去,追思他生前的行迹,他在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却愈形清晰:他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他的炽热的爱国情怀,他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真诚、执着,他的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的清廉自律——这一切都是我所永不能忘怀的;他因此而被誉为当代共产党人的楷模,应该是当之无愧。
  生于乱世砺志报国
  沈鸿青少年时代都是在旧上海那个乌烟瘴气的十里洋场度过的,却能出污泥而不染,刻苦自学,奋发图强。正当他个人奋斗事业有成的时候,日寇步步进逼,国破家亡的大祸临头。在这种形势下,受风起云涌的爱国思潮和进步思潮的启迪和推动,沈鸿毅然毁家纾难,带着他办工厂的十部工作母机和几名学徒,克服重重困难,投奔八路军、共产党,投入了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
  在延安,他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全部投入到抗战急需的军火生产,为抗日战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毛主席曾给予当时还是党外人士的他以“无限忠诚”的最高褒奖,在边区传为佳话。
  全国解放后,他参加了新中国工业化、特别是机械工业的奠基和开拓工作的全过程,殚精竭力,甘冒风险,勇挑重担。他精心组织领导的几大工程,如制造万吨水压机、九套大设备,建造火车轮箍厂,主编大部头工具书《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等,如同一座座丰碑,流传永远。
  在日常生活中,他的爱国情怀也处处可见:
  例如,他家70年代初用的电视就是一家不起眼的彩电制造厂——石家庄电视机厂制造的“环球”牌9英寸电视机,一用就是14年,直到实在无法再修才送还厂家供研究用,接着又买了该厂一台14英寸的。尽管早在买那台老电视机的时候,市面上已有了价更廉、物更美的日本电视机,但他“贵也要买中国货”。其他如冰箱、洗衣机、相机、胶卷也莫不如此。他这样做绝不是出于简单、狭隘的抵制、反对“外国货”的心理,而是反映出他时时、事事考虑振兴民族工业、振兴中华这样一个大目标。因此,他固然十分重视重工业,也一贯关心轻工业,常说,“轻工业不轻,小商品不小”。他在使用家居用品时之所以偏爱国产商品就是为了在使用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争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和支持我国轻工业的发展。
  他也并不盲目反对“洋货”;相反,他对设计新颖、制造精巧的外国产品,如一代又一代的“傻瓜”相机往往爱不释手——但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研究、借鉴,因此,往往使用一段时期后即送有关厂家参考。
  他平时谆谆告诫子侄:“遇事必先从国家利益考虑”;他最喜爱背诵的诗句之一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他的人生信条。他的一生实践了这一信条。
  好学不倦自学成才
  沈鸿的勤奋好学是我在同他的40多年的交往中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可以说,我从未见他偷过闲,如果一年中难得的一两次郊游不计在内的话。每次去他家,如果没有客人,他总是躲在他的书房兼手工作坊里读书报文件或者敲敲打打——不是给亲友修理眼镜框架、手表、相机,就是拾掇自己家里的抽水马桶、高压锅。他的经验之谈是:“能者多劳,劳者多能。”
  他学徒期满开始拿工资后的第一笔大额开支就是用于买《辞海》,工余之暇埋头学习,而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当他神志尚清时仍然孜孜不倦。他好读书,但从来不是书斋式、学究式地读,而是十分强调结合实践学习,有着明确的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上海办锁厂、从事修理汽车业务时是如此;到延安后投身军火工业、解放后制造万吨水压机、九套大设备、火车轮箍时是如此;在离开工业部门到人大常委会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及其后参加三峡工程论证会顾问工作时仍然如此。他在担任人大常委工作时已年逾古稀,但是他毫不畏难地立即投入了他过去从未涉猎过的法学领域,除了悉心研究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之外,还四处收集外国的法典和法律资料,并亲自动手摘抄资料、编制图表、目录。而他参与三峡工程论证的顾问工作时,更是80多岁高龄,但是,他似乎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年龄和健康情况,又是一头扎了下去,不断请教有关专家学者,研读水利、水文、航运等方面的资料,如《中国水利历史、现状、展望》及《美国内河航道及船闸建设》等,并且亲自动手利用废旧泡沫塑料制作船闸模型。读书——实践——再读书——再实践;干一行、学一行、钻一行;学以致用——这是他事业有成的一大秘诀。
  淡泊名利清廉自律
  沈鸿是一位朴实无华的技术专家和务实进取的事业家,做了几十年的官却毫无官气,这是同他接触过的人所公认的。
  全国解放后,有少数人居功自傲,在级别待遇问题上伸手,沈鸿却反其道而行之。1957年,中央决定他出任电机部副部长,他却深感“为难”,由我大姐吴平出面给邓颖超大姐写信,恳请周总理收回成命。“文革”结束后,成立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有意让他出任第一副主任一职,他又向陈云、薄一波等老领导恳辞。他是较早的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同时成立工程院,机械部推他兼任工程院院士,他以年老为由谢绝。
  对人对己,他看重真才实学,鄙视浮华虚荣。由于他是自学成才的典型人物之一,而且业绩卓著,加上廉洁自律名声远播,各种媒体纷纷要求采访他的事迹。对此,他总是十分勉强,甚至可以说是诚惶诚恐,在接受采访时总要反复强调:不要拔高、夸大,不要说过头话。
  陈云同志对沈鸿比较了解,也比较器重,曾书一条幅相赠,上面只有六个大字:“理想、勤奋、认真”。综观沈鸿的一生,他是无愧于这一赠言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