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蒙塔尔纪的中国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5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蒙塔尔纪的中国情结
  本报驻法国记者果永毅
  巴黎东南120公里处有个小城,叫蒙塔尔纪,它自本世纪初以来就同中国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6月19日,“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展览”在这个城市开幕。记者驱车进入蒙塔尔纪市时,看到一路上到处都张贴着印有蔡畅头像的红色展览海报,整个城市显得喜气洋洋,像是在过一个重要的节日。
  世纪之初,李石曾、蔡元培等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至20年代,中国先后有2000多位年轻人来到法兰西,探寻救国的道理。他们散居在法国40多个城市中,其中中国人最多和最集中的城市就是蒙塔尔纪。周恩来、邓小平等人都曾在蒙塔尔纪学习和居住过。蒙塔尔纪人给予中国学子种种爱护和帮助,难能可贵的是,对中国人民的这种友好情谊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市长先生在展览会开幕式的致辞中详尽地回顾了蒙塔尔纪与中国的友好历史:自1919年至1925年,有300来位中国学生生活在蒙塔尔纪市,其中,邓小平曾先后于1922年2月14日至10月17日和1923年2月2日至6月11日两度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蔡和森、蔡畅兄妹和他们的母亲及李富春、向警予等也曾是这里的中国学生。当时的男中校舍现为市政府所在地,而女中的校舍则还是学校,仍有学生。1964年中法建交以后,中国首任驻法国大使黄镇将军上任不久便到蒙塔尔纪访问;1966年,黄大使又委托当年女中校长迪蒙夫人之子、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勒内·迪蒙先生带领中国留学生到蒙塔尔纪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些往事至今在该市人民中传为佳话。
  展厅正中的签到桌上,摆放着一张纪念加布里埃尔·雷涅夫人的说明牌,这位可敬的夫人不久前离开人世,她一生都默默地、无私地为中法友谊而奔波。凡是来到蒙塔尔纪的中国人,无论认识与否,都是她的朋友。她晚年生活并不宽裕,但在接待中国人方面从不计较。
  展览会上,有一位耄耋老人十分引人注目,他就是在中国学生就读过的学校里教了一辈子书的退休老教师。他说,他为在中国人上过学的学校里执教一生而感到骄傲。
  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记者曾到这里采访,寻找当年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经常聚会的一家咖啡馆。这次,蒙塔尔纪区议会主席马克斯·尼布拉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已调查清楚那是一间名叫格雷古瓦的老咖啡馆,当年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中国革命家曾经常在那里聚会。老板早已去世,咖啡馆也不复存在。他的女婿至今仍珍藏着20年代中国学生聚会时的合影,周恩来也在其间。
  开幕式后,记者一行漫步蒙塔尔纪市的大街小巷,寻觅革命前辈的历史足迹。走到香雄女中门前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走上前来,自我介绍说,他是女中的现任校长,愿意陪同我们参观校舍。说着,便像老朋友一样领我们到当年中国学生住过的宿舍,滔滔不绝地介绍中国学生的往事。接着,他又带我们到办公室,翻阅当年的档案资料,并将中国学生借书登记卡等珍贵的史料制成复印件,送给我们作礼物。
  记者找到了市长讲话中提及的勒邦吉特小旅店,这是由当地学者刚刚考证确认的李富春和蔡畅的结婚地点。他们的婚礼被蒙塔尔纪人称为“革命婚礼”,因为没有举行仪式,只有证婚人邓小平一人在场。1923年出生在法国的李特特80年代曾专程来蒙塔尔纪市寻找父母结婚的这家小旅店,可惜当时还没有确切的考证结果。
  返程路上,友好的蒙塔尔纪人的音容笑貌不时在记者的脑海中浮现,蒙塔尔纪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挚友情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本报巴黎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