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第一次下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5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入大千社会品五彩人生

  第一次下矿
  本报记者施明慎
  虽然下过乡,去过工厂,但从未到过矿区。5月7日,人民日报经济部一行人到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煤矿采访、参观,我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要抓住机会,亲身体验一下井下采煤是什么样的。
  下矿井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里里外外换装。据说,井下煤灰飞扬,不换上工装,身上的衣服就脏得没法儿穿了。在带队的一位女工程师的指导下,我们几位女记者很快改装换面:头戴安全帽,身着工作服,腰系急救瓶,手持照明灯,脖子上还围着毛巾。粗一看,和电影里、照片上的矿工差不多。大家彼此看看,兴奋不已,只盼着快点到井下去。
  谁料,来到井下,才知道我们离真正的矿工差得太远。当一名合格的矿工,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娴熟的技能,还要有强壮的体魄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在矿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乘提升机到距地面800米的井下。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只听咣当一响,提升机门开了,大家鱼贯而出。迎着扑面而来的潮气,我们顺着两三米宽、满是泥浆的巷道往前走,目标是数公里外的采煤工作面。巷道两旁黑漆漆的,唯一带来光亮的是大家顶在头上或拿在手里的照明灯。初下矿井,一切都很新奇,大家劲头十足,谁也没想到走完这段路并非易事。
  与乘七八分钟的提升机相比,走在巷道里好似路漫漫无尽头。沿路有少部分平地,大部分路程是在废弃的轨道枕木上走。不仅脚下凸凹不平,而且要经常避开一个个水洼,水深,就得抓住机器旁的柱子往前移。巷道通风困难,越往里走,越感闷热,汗珠止不住地往外冒。最麻烦的是爬那400多级台阶,越爬,腰间的氧气急救瓶越显得沉重,越爬,腿越软、头越昏。有好几次我都险些摔倒,真不想往前走了。但是没有回头路,身在800米的地下,除了同伴们的脚步声、喘息声、几句说笑外,两边是无声的煤层,前后是看不到尽头的巷道,我感到了真正的无奈。路刚走到一半,女伴们个个都腰酸背痛起来,男士们也是大汗淋漓的。同事中有的人下过矿井,但从未走过这么远的巷道。有的人感叹说过去以为农民是最苦的,没想到矿工更苦。在感慨和疲惫之中,我们更加钦佩长年累月每天要这样往返3个多小时的煤矿工人。为了开采“黑色黄金”,他们仅仅在路上就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啊!
  幸亏兖矿的条件是全国最好的,我们可以在巷道里坐两段小火车,稍微恢复一下体力。就这样走走歇歇,我们终于到达了采煤工作面。喝着清凉的矿泉水,看着先进的采掘机器,心里感到说不出的舒畅,艰难的考验总算挺过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