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酒好不怕巷子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7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农业引智硕果飘香

  “酒好不怕巷子深”
  本报记者罗春华
  在国家命名的“中国西瓜之乡”大兴县庞各庄镇,西瓜的收入占了农业产值的大约一半。据这个镇农业总公司负责人田凤良介绍,在全镇种植的1.2万亩西瓜田中,“京欣一号”的种植面积高达1.1万亩,它成为西瓜之乡的当家品种,已有10年之久。
  在西瓜这个大家族中,“京欣一号”说起来算是后起之秀。它诞生于80年代中期。1985年,日本米可多育种场的最高顾问、西瓜专家森田欣一先生受聘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等单位,就西瓜、甜瓜品种的引进、改良和栽培技术进行合作研究。双方专家在北京的大兴、通县和顺义选定了4个点作为试验基地,经过4年的时间,从300多个品种中反复筛选,最终培育出了品质超群的新品种。人们从北京和森田欣一中各取一字,给这个新品种取名为“京欣一号”。
  与“京欣一号”的培育同步进行的是从日本配套引进的省工栽培新技术。这项技术从四个方面对我国传统西瓜栽培技术进行了革新:首先是改西瓜生长时的压蔓为不压蔓,大大减轻了瓜农的劳动强度;改一蔓或双蔓整枝为三蔓整枝,也就是由原来每株西瓜保留一枝蔓或两枝蔓改为保留三枝蔓,以加大西瓜的叶面积,增加光合作用,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后期增施氮钾等复合肥料,增加西瓜的糖度;推行育苗嫁接和小棚栽培,使西瓜的自然生长期缩短,成熟期比原来提前了20天左右。
  曾参与“京欣一号”培育的中方主要专家杨德岐向记者提供了几组比较数字:“京欣一号”的糖度可达10%以上,比老品种高出2—3个百分点;北京市西瓜的供应期由原来集中在7月份延长到现在的5、6、7三个月。同北京原来的“丰收二号”等传统的优良品种相比,“京欣一号”的亩产量平均提高了800公斤,达2800公斤,在庞各庄镇,平均亩产甚至高达4000公斤以上;另外,它还具有坐果率高、外形美观、汁多爽口等优点。“京欣一号”曾连续两年在北京市的西瓜评比中获得第一名,1989年获全国早熟西瓜评比一等奖。
  尽管新的栽培技术和新品种有许多优点,但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它在推广之初也曾遭到过怀疑和冷遇。在有着数百年西瓜种植历史的庞各庄镇,当100亩采用新品种和新栽培技术的试验展开时,新旧技术的较量也开始了。有的老瓜农放出了风凉话:让那些参加试验的人家等着喝西北风吧!有时候,推广的阻力不仅仅来自瓜农。1988年,当新品种的培育工作接近尾声时,北京农科院与西瓜种植大县大兴县签了一项合同:授予该县制种权。大兴县则向下属的乡镇以5000元的价格出售种植权,结果备受冷落,最后不得不降价以求,庞各庄镇以仅2500元的低价买到了种植权。“早种早受益”,10年过去了,庞各庄镇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起这件事,还大有捡了便宜的感觉。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经过10年推广和发展,今天的“京欣一号”不独在西瓜之乡深得瓜农青睐,在北京市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均占到了70%以上。据说早在10年前,这个品种的西瓜要比其他品种的卖价每斤高出五分至一毛钱。有的瓜农甚至说,种了一辈子的瓜,还不知道西瓜这么好吃;而它优良的抗病性能,如抗重茬病及枯萎病等使得瓜农对其又情有独钟。目前它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
  据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介绍,“京欣一号”的种子“绝对”是高价倒卖的对象。但是,从宏观的角度客观地评说,如此受农民欢迎的新品种在经过了10多年推广以后,仅达到今天这样的种植面积似乎并不理想。然而,它的推广又完全是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看,“京欣一号”的推广多少应了那句老话:“酒好不怕巷子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