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调整班子抓好教育 湖南加强贫困村党支部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调整班子抓好教育
  湖南加强贫困村党支部建设
  本报长沙7月7日电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省在扶贫攻坚中切实抓好贫困村党支部建设,加快了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步伐,给贫困村日后奔小康培养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据省委农村基层组织建整办统计,去年,全省5810个驻有工作队的贫困村,人均产粮508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1367.5元,分别比1997年增加49.4公斤、201元,一大批贫困村越过了温饱线。
  为了加快扶贫攻坚步伐,1996年底起,湖南省、地、县3级党委重点抓了6000多个贫困村的扶贫工作,每个村安排一个省、地、县直单位作为后盾单位,从后盾单位抽出干部组成工作队驻村扶贫,一定3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目前,全省省、地、县三级有16696名工作队员驻在6094个贫困村扶贫。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驻村工作队把抓好贫困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摆在首位。两年多来,普遍对驻点贫困村党支部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共调整村支部书记1559名,调整后的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下降了5.6岁,其中高中文化的占52.7%,初中文化的占47.3%;调整村支部委员5169名。通过整顿,贫困村的党支部战斗力明显增强,绝大部分已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去年,全省5810个驻点村党支部,有2236个村党支部进入了县、乡先进行列,占驻点村总数的38.5%。1996年,麻阳苗族自治县石羊哨乡新田村人均产粮不足125公斤,人均年纯收入仅338元。工作队进村后,调整了党支部领导班子,选出了新的村党支部书记。调整后的村支委“一班人”确定了村经济发展路子,带领党员和群众全面改良水稻品种,开展网箱养鱼、种桑养蚕、种梨等,建立了一个有300个摊位的农贸市场。去年,全村人均旱涝保收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0.18亩增加到0.48亩,集体经济收入从1996年的空白达到14万元,人均产粮达273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1419元,分别比1996年增加148.5公斤、1031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