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银行降息寿险咋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7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银行降息寿险咋办
  本报记者李丽辉
  保费:钱多也“烫”手
  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低存贷款利率,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反应最为敏感。
  消息刚一传出,各寿险公司门前立马人头攒动,为了抢在寿险利率调整前投保,许多人急急忙忙找保险公司的营销员交钱投保。而众多的寿险营销员则拿着刚从保户手里“敛”来的大笔保费,为把这些钱交给保险公司在营业厅里排起了长队。
  看到这种热闹场景,有人禁不住感叹:“保险公司生意真好做,这么多人赶着送钱!”孰不知,对保险公司来说,这些“赶”着送来的钱还真有些烫手呢。
  6月11日,保监会决定,各寿险公司停止预定利率在2.5%以上的险种业务,这意味着调整后的寿险预定利率不会高于2.5%。与在此之前实行的预定利率最高限5%相比,下调幅度可谓不小。经过调整,新的寿险产品在利率上可以与银行利率保持同步,但是,下一步寿险公司业务怎样调整,如何消化银行降息给寿险公司前期业务带来的损失,却是保险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寿险:“感冒”加重了
  “银行打喷嚏,保险就感冒”,这句话很形象地描绘出了银行保险之间的依存关系。
  根据保险法规定,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购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这一规定旨在保证保险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但是过于狭窄的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明显地影响了保险资金运用的盈利能力,造成保险企业相当大的潜在风险。因为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虽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都是利率产品,等于全部资产都装在一个篮子里,依靠利率回报,那么利率本身就是一种风险。保险企业经营的资产数量十分巨大,利率上调还好,一旦利率下调,保险企业的收益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影响。
  近两年来,我国银行七次下调利率,大幅降低了保险资金的利率回报,使保险企业收益大大下降,寿险业尤其损失巨大。因为寿险的许多险种都是属于返还型长期业务,这些险种是按投保时的预定利率定期向被保险人返还资金的。面对银行降息,寿险只能对以后业务的预定利率进行相应调整,而不能改变前期已做业务的预定利率。这意味着寿险公司从银行那里得到的利率回报越来越低,却仍需向被保险人支付相对较高的利率回报。这样,寿险资金由于收入和支出利率的不同而产生了“利差损”。
  寿险资金“入不敷出”的加剧,不但会削弱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给寿险经营带来更大风险,也会最终使被保险人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
  增值:渠道再多些
  保险与资金运用是保险企业经营的两个轮子,如果一快一慢,那么只能原地打转,很难使保险企业健康快速发展。随着银行的不断降息,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看,保险公司在投资能力上远不如银行,在投资渠道上也不如一般企业甚至个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业的经营和发展。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购买信用评级在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并可在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交易上市债券。这是保险资金自去年被允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之后又一条新的资金运用渠道。无疑,这将对保险资金的增值和保险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逐步拓宽保险投资渠道,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高投资收益。现代金融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说明,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工具,通过多元化投资,保险公司才能够将自身所承受的风险在不同的金融工具上进行分散。当然,保险投资渠道的拓宽也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公司只有不断提高投资理财能力,才能充分利用多种投资渠道实实在在地提高其资金收益。
  此外,寿险公司在险种设计上也应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开发设计一些与利率联系不很紧密的险种,如分红性险种、高保障低返还性险种等,以规避银行利率波动给保险资金造成的损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