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利英缘何急于复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9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利英缘何急于复交
  本报驻突尼斯记者王传宝
  英国外交大臣库克7日在下院突然宣布恢复与利比亚的外交关系。几乎同时,利比亚也发表声明,对1984年遇害的一名英国女警察的家属表示歉意,并表示愿与国际社会合作打击恐怖活动。同一天,英国驻的黎波里的外交机构在没有提交委任书的情况下就宣布提升为大使馆。至此,中断长达15年之久的利英关系得以全面恢复。
  英国和利比亚的外交关系中断于1984年4月,当时利比亚驻英大使馆门前发生反对利领导人卡扎菲的示威,示威者包围和冲击使馆。利使馆内有人向外开枪,造成维持秩序的英国一女警察中弹身亡。事件发生后,英国指责利比亚制造恐怖活动并宣布与之断交;利比亚则攻击英国对北爱尔兰实行殖民统治,也宣布断绝与英的外交关系。1988年洛克比空难发生后,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英国公开指责利为“恐怖主义国家”。此后,两国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经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人多方斡旋,利比亚于今年4月5日根据协议将两名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事件的利比亚人移交荷兰海牙国际法庭,接受苏格兰法官审判,利英关系开始升温。4月底,双方官员在罗马举行会晤,讨论了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事宜。近来,利英两国在处理洛克比事件问题上的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利比亚同意向遇害者家属提供经济赔偿,并准备在对凶手进行调查过程中提供合作。可以说,正是利比亚作出的让步清除了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后障碍,为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创造了基础。
  利英两国急于恢复关系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的。在利比亚方面,由于洛克比问题而受到的制裁不仅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而且在国际社会中处境艰难。利比亚一直试图争取解除制裁,重返国际社会。利将两名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的利比亚人移交荷兰海牙国际法庭后,联合国宣布暂时中止对利制裁。根据安排,联合国应于本月7日讨论最终解除对利制裁问题。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日向安理会提交的审议报告中指出,他目前还不能就全面解除对利制裁问题提出建议,因为美国要求得到有关利比亚已放弃支持恐怖主义活动的更多证据。由于美国方面的掣肘,联合国解除对利制裁的难度加大。在这种背景下,利比亚恢复与英国的关系,可以对美国施加压力,孤立美国的强硬立场,从而有利于联合国最终作出决定解除对利制裁。
  在英国方面,利比亚是北非产油大国,每年向欧洲出口的石油占欧洲总需求的10%,且价格低廉。联合国宣布暂时中止对利制裁后,利比亚就邀请近400名欧洲国家的石油巨头在日内瓦探讨利石油和天然气投资前景。利还宣布将修订石油投资法案,采取优惠措施,为外国公司在利投资提供便利。据报道,法国、意大利等一些欧洲国家已经捷足先登,与利比亚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近一段时间来,英国的企业家们也强烈呼吁政府恢复与利比亚的外交关系,为他们参与对利市场的竞争提供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欧洲的重要国家,英国宣布恢复与利比亚的外交关系符合其自身利益,有利于英与其他欧洲国家对利庞大的重建市场的争夺。
  (本报突尼斯7月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