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虎气与人性:英雄的两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9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虎气与人性:
  英雄的两翼
  刘安海
  湖北经济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八集电视连续剧《徐海东大将》,成功地塑造了我党我军卓越的革命家、军事家徐海东的艺术形象,展示了他英勇善战、坚持真理、顾全大局、不计个人生死和得失的大将风范及精神品格。
  作品截取1932年至1935年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严峻时刻,塑造的是被毛泽东称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的徐海东。该剧在准确真实地把握历史的事实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电视艺术的表现手段,有机地吸收融会电影的艺术手法,将镜头的焦点对准人物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六代窑工出身、外号“徐老虎”的徐海东,不仅具有特别能作战的勇往直前的精神,而且具有运筹帷幄、指挥战斗的卓越智慧和才华。在党和军队处于紧急关头的非常时期,他带领军民坚持根据地斗争,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指挥若定,喊出的口号是“打他一个乌龟缩头!”特别是在敌强我弱的危难时刻,他右手举刀,左手握枪,赤膊上阵,那种气势,那种拼劲,那种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叫敌人闻风丧胆。在这里,编导为徐海东的英雄虎气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当时党内进行的错误的肃反运动,徐海东同样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英雄虎气。他对于刘士奇等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冒着被抓被杀的危险,拒绝填写干部登记表,他还多次顶撞执行错误路线、握有大权的罗光,连通讯员的相劝相阻也不听不从。
  至于徐海东身上的普通人性的一面,更多地体现在他对战士和群众的态度上。他把自己的草鞋省给战士穿,把战马让给受伤的战士骑,当罗光把那些女战士赶走时,他留下了她们,因为他知道,部队就是她们的家。他把仅剩的一点军粮全部给了友军,他一次次地要求周少兰和钱院长走,要他们去照看程子华和其他受伤的人。当罗光一纸布告把农民视为生命的耕牛宰杀了时,他斥责这是伤天害理的事,饿死也不能执行这样的命令,并情真意切地跪在农民的面前赔罪。到了陕北取得直罗镇战役胜利,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之后,他专门找毛主席,要求为三百多人解决肃反中的问题,他是无时无刻不把战友的政治生命放在自己的心上啊。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他对党、对人民、对军队的无比忠诚,对同志、对战友的深厚情意。同时我们还看到他对人才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程子华来到以后,他主动提出让程子华当军长,自己当副军长,襟怀何其坦荡,大公无私。他要丁干事教他学孙子兵法,当他的老师,不耻下问的品德叫人感动……如此种种,徐海东以他的实际行动赋予人性以高尚的内涵,从而也把人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正如毛泽东所称赞的,徐海东“满身虎气,并不吃人”。作品有机地将徐海东这只虎将的虎气和人性融为一体,使一个鲜活而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跃然于当今观众眼前。这是该剧的成功之处,也是对这类题材的影视创作如何更打动人的有益的尝试。(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