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昔日辽东最贫困的桓仁满族自治县,历经三年奋斗,旧貌换了新颜。群众由衷地说:我们这里有一群——办实事的好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8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特稿

  昔日辽东最贫困的桓仁满族自治县,历经三年奋斗,旧貌换了新颜。群众由衷地说:我们这里有一群——
  办实事的好干部
  刘欣欣于力李善远
  辽宁省桓仁县,这个昔日辽东最贫困的县,经过三年奋斗,不仅彻底甩掉贫困的帽子,而且整个县城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桓仁的老百姓由衷地说:“我们这里有一群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
  落实全凭责任具体
  坐落在辽宁东部山区的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长期受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商品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各项事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是全省闻名的贫困县。面对这种困难,1994年底新调整的桓仁县委、县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大胆提出从1995年开始桓仁三年脱贫,再三年奔小康的目标。
  在提出桓仁脱贫正确思路并按照思路发展桓仁的同时,桓仁领导干部更是把目光投在每一个具体贫困户贫困村上。
  县里领导班子实行“五包”责任制,拉开了桓仁三年脱贫的大幕,五包内容是:包一个乡(镇),包一个贫困村,包一个贫困户,包一个企业,包一个新上的项目。“五包”目标明确,责任具体,每人交责任风险抵押金,同奖同罚。
  县委还建立了乡镇机关干部包村、包组、包小康示范户、包贫困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四包一带”责任制,18个乡镇的649名机关干部共包扶150个村、443个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小组、543个小康示范户和604户贫困户;建立了县镇部门包村工作责任制,69个县直部门包扶了53个村;建立了全县机关股级以上干部包户责任制,1000名股级以上干部共包扶了1220个贫困户,实施了“千户脱贫工程”。他们尤其注重调动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从1995年到1998年,全县共调整了副科级以上干部近300名,提拔重用优秀中青年干部180名,降职使用的干部有91名,免职的干部21名,还有一批干部从事业需要出发,主动把位子让给更合适的人。
  变化来自真抓实干
  桓仁县城原来被称为“大村庄”。整个县城没有一座像样的楼房,大街小巷都是土道,赶上雨雪天不穿水靴不行。全县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可怜的几只路灯常常因为电力不足,忽闪忽灭;县里唯一出口是30年代修建的一座5米宽的小桥;因为没钱改造自来水工程,一赶上雨季,老百姓就要吃几个月的浑水。
  桓仁县领导在带领全县人民脱贫的同时,也打响改善百姓生活环境,建设县城的战斗。用现任县委书记史会云的话说:“我们正在干的事业,当前,要对得起全县30万群众;长远,要对得起子孙后代。”按照这两个标准,几年中,桓仁人在城乡交通、环境整治、围堤造地、城乡供水、新区住宅、科教文卫、电力建设、邮电通讯八大工程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南北江防洪大堤、西江防洪工程和589公里的生物防护堤等组成能防百年一遇大洪水的防洪工程,让30万桓仁人更加平安;长达10960米的环山渠工程和9058延长米的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结束了每年雨季都要吃几个月浑水的历史;修建的一次变电工程和二次变电工程,修建的西江电站,以及改造、新建的92.5公里供电线路,给桓仁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光明;累计投资1.2亿元,完成江北东西环路、江城路、桓龙湖路等镇内改造工程24.91万平方米,使人们摆脱了泥泞之苦;13个住宅小区的建成,使人均居住面积由7.4平方米增至10.32平方米;建邮电大厦、程控交换机扩容,使150个村全部通上电话;全县村村建科技文化图书室,村村配备电化教育设备;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的职业教育中心,可使全县一半以上的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
  在为老百姓办一个个实事的过程中,桓仁县领导班子最强调的是尽职尽责。
  县委书记史会云有个习惯,不论出差回来多晚,都要到县里各建筑工地看看,认真核查工程质量和进度。一次,他在检查西江大坝工程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当他把有关负责同志找来提出问题后,这位同志没有太在意。史会云严肃批评了他:“大堤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大事,任何一点质量问题都是对人民犯罪。”同时要求他在电视上向全县人民作检查。
  信任源于联系群众
  桓仁县政府办公楼是一座30年代修建的二层小楼,坐落在县城中心。由于它没有围墙、大院、大门,直接面对的广场便成为百姓锻炼休闲的好去处。
  正是这个对老百姓不设防的政府小楼,成了这里群众最信赖的地方。1998年10月,县委书记史会云来到拐磨子乡新江村,在村里的千亩果园遇到了果农宋希泉。宋希泉误认为史会云是县林业局干部,便倒起了苦水。原来一千亩果园一大半在山沟里,靠近路边的一小部分果园因管理不善,长势差劲。但沟里面的果树由于精心管理长势良好。村里干部仅仅看到路边果树差就主观认为所有果树都不好,想要全部卖给果酒厂。宋希泉等农民知道后急得直发牢骚。听到这个情况,史会云马上做了详细调查,并连夜召开村干部会,严厉批评了村干部不负责的做法。第二天,史会云回到县里马上找到林业局长,谈如何派技术干部下乡扶贫问题。
  县长张殿纯只要有空闲就会让办公室人员安排接待上访百姓,倾听他们心声。有一次,拐磨子乡一个10岁女孩子因家境贫困无法上学给张县长写了求援信。办公室人员认为这件事交给“希望工程”就可以了。谁知希望工程办公室拖延了一阵。张殿纯知道这事后狠狠批评了有关同志:“这是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怎么能这么草率呢?”张县长亲自到乡里看望这个学生,并自己捐款资助这位学生,同时责令有关部门迅速解决这一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