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慈善教育:塑造大写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8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慈善教育:塑造大写的人
  本报记者赵蓓蓓
  假如没有上海市慈善教育中心,很难想象这些残疾人、重症患者、下岗职工、特困人员还能走进大学校门学习。慈善教育不仅圆了他们的读书梦,并使许多人的不幸命运得以改变。
  1995年1月13日,上海慈善教育中心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先天性成骨不全、只能靠双手撑着两个小板凳行走的25岁的浦洁,成为250名首批学员中的一员。这个连小学都没上过的年轻人,这次却免费走进了大学教室,参加电脑初级班及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并在全市计算机统考中以98分的优异成绩结业。如今,也许永远站不起来的浦洁却在生活上得以自立,所学的计算机技能使她在两家个体打印社就职,她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
  在我国,慈善机构与高等院校合作办慈善教育为上海独创。慈善教育与政府施行的免费义务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教育为载体的慈行善举。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之时,正值上海产业结构大规模调整之际,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每年约有20万下岗人员待业。基金会考虑,如何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活动?如何提高下岗人员和特困群体的自身素质和生存技能使他们摆脱困境?慈善基金会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一拍即合,联合建立了上海慈善教育中心。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不仅免费拿出当时价值50万元的一层教学楼给慈善基金会作办公用房,其继续教育部还承担起中心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任务。为照顾特困群体,中心规定,凡上海下岗待业的残疾人和家庭人均收入低于270元的特困人员凭证明可全免学杂费;下岗待业人员可减免1/2学费;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学员,经中心批准也可全免学杂费。
  徐本亮老师是二工大继续教育部主任,现为慈善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从中心创办之日起便投身这前所未有的事业中。谈起慈善教育,徐老师说,传统的慈善概念是给钱给物,它只能解决一时一事,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给鱼不如给渔。慈善教育首先是智力扶贫。它旨在开发人的自身资源,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和择业能力。对一些弱势群体来说,不培训可能是社会负担,培训就可能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从一开始,慈善教育中心就把提高学员就业上岗率作为目标,因需施教、因人施教,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办学。迄今为止,上海慈善教育中心已利用社会力量建立起15个教育基地,开设了37种实用专业课程,培训学员1.4万人。
  上海烟糖公司女工孔恩娣,夫妻双双下岗待业,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生活非常困难。她接受中心开办的家政服务培训之后,做了家政服务员,曾是三八红旗手的她,现在又当选为上海市十大家政明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