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拥有梦想——中国残疾儿童小画家瑞士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8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拥有梦想
  ——中国残疾儿童小画家瑞士行
  本报记者唐维红文并摄影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梦想”———这是瑞士航空公司中国地区总经理史玛库先生的心愿。在瑞士航空公司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共同努力下,6月4日,由12个残疾儿童组成的中国小画家代表团登上了赴瑞士的飞机。他们是“瑞航杯”残疾儿童绘画比赛的优胜者。他们中,来自广西的小姑娘韦妙葵是肢残,其他的都是聋哑或有语言障碍的孩子。
  在瑞士短短的一周内,孩子们始终处在兴奋之中。无论是在白雪皑皑的少女峰上,还是在设施先进的伯尔尼自然博物馆内;无论是在美丽的布里恩茨湖畔,还是在古老的面包作坊里,孩子们用眼、用心感受着一切,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着他们心中的瑞士。
  6月7日上午,在伯尔尼旅游局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来到了位于伯尔尼市郊的伯尔尼州立聋哑学校。这是一所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学校,150名聋哑和有语言障碍的孩子正在这里就读。无须借助语言,画笔就是孩子们最好的交流工具。
  13岁的于海梅向瑞士小朋友“讲述”自己的家乡——白色的蒙古包像星星一样洒落在绿色的内蒙古草原上。在来自北京的及海涛的笔下,一座像彩虹一样的大桥把中瑞两国连接在一起,中瑞小朋友就相聚在那绚丽的七彩桥上。在瑞士孩子的作品中,记者看到了桌上的筷子和窗外的长城。看得出来,中国在他们的眼中并不十分陌生。
  担任翻译的怀娜小姐是这所学校的老师。她告诉我们,10年前她到过中国。在上海聋哑学校参观时,她看到那里的孩子经过康复训练,可以唱歌、跳舞,真是太神奇了。中国残联宣文部副主任柴建民向大家介绍说,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的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仅残疾儿童入学率一项,就由10年前的不到6%提高到了现在的69.5%。他说:“让所有的孩子都生活在快乐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和责任。12位小画家带来了800万中国残疾儿童对瑞士人民的美好祝福。”
  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彼此的画儿交换了,那份情意也深埋在了中瑞儿童的心里。
  通过短短几天的相处,12个孩子都和史玛库先生成了好朋友。四年前,史玛库先生刚到中国,就和妻子一道去了青海。经过一番考察、论证,他决定在青海同仁县捐建一所希望小学。四年后的今天,第三所学校正在建设,第四所也即将开工。为了这4所学校,史玛库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已经募集了35万元资金。
  史玛库先生告诉记者,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而有了教育就有了未来。他认为,此次瑞士之行不仅会增进中瑞两国儿童的友谊,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树立这样的信念,只要我们努力,梦想就有可能实现!(附图片)
  左上图:中瑞两国的残疾儿童在一起。
  下图:孩子们在参观布里恩茨的户外博物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