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仰望宝塔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9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

  仰望宝塔山
  葛昌永
  延安,一个神圣的名字。
  一想到快看到延安了,心中总激动不已,于是便把心中的延安一遍遍翻出来,将真实的延安与心中的延安对照一番。
  自从识字的那天起,延安就在我小小的心灵里有崇高的位置。文化大革命中学生们搞串连,听大学生们讲他们看到的延安,心中羡慕不已,觉得他们真了不起。二十余年过去了,始终没有机缘朝圣,今日能看到延安,也算圆了一个宿愿。
  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是举世闻名的一个创举。它以瑞金为起点,陕北为终点,而且,就在这黄土高原上,我们党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指挥了敌后抗日战争八年,又经历了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疯狂进攻的艰难岁月。陕北是中国的苦涩的地方,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的苦涩的时期,当然也是奠基的时期,是不断取得胜利由量变到质变的时期。
  看到延安界标,路果然开阔起来;过了良久,宝塔山终于看到了。那是一个熟悉的山,山上有熟悉的塔,一眼看去,山和塔似乎见过千百次了。山下有河,一定是延河了,正涨着水,浪花儿飞跃地欢唱着。河上有桥,就是那照片上电影上见过的延河桥,一排的圆拱孔。山、塔和延河桥几乎成了革命圣地延安的代表物了。
  车可以顺宝塔山下的路盘旋开到山怀的半腰,那里有停车场。宝塔山并不太高,可它却十分显眼。由南向延安方向,它当路突出,塔像悬在你前方的半空中。它的正西方,绵延的延河滚滚而来,冲着宝塔山只好拐个弯,向南而去。它的东北也有一条沟壑。几个沟壑拱起的宝塔山恰如一颗宝珠。由停车场上山,山上有一大块平地,塔便建在平地正中。塔是唐代建筑,可以由塔内攀缘上到顶端。塔下面向市区的前方,凭栏有几组场坪,坪上有碑有景物,供游人小憩,浏览市容。塔的背后,栽着一株株青松,每株松上还挂了牌,×××省栽,×××国×××人栽,树都长得好,但都不太大。站在塔顶,可以鸟瞰延安市全景。延安市不大,沿着延河在此拐弯时自然形成的不宽的河床布局着,几座桥成了连接两岸交通的纽带。街道还算整洁,市景还算繁荣———这种印象是同两天来在中国西北部看到的市镇相比较形成的。站在宝塔山上,凭导游指指点点,晴明时可以看清清凉山的景物,看到王家坪杨家岭的窑洞,尤其是枣园的烟树。但延安多烟,那是附近一些工厂制造的产物,所以有些障目。
  ——这些,都是我同行的人们下山后告诉我的。他们到宝塔山下,便匆匆地上了山,见到了以上说到的情景。可我没有上山。我怕看得太多看得太清反倒糊涂起来,于是,我便立在山下,仰头看那宝塔。他们上山时我这样,待他们下山后见我依然是这样。在这久久的仰望中,我也许比他们上山在塔上看到的更多更多。
  ——我看到了历史:黄河文化流淌出了多么灿烂的传说和故事,有过多少值得骄傲的时期,这些都一幕幕闪过;可随后耻辱的一个多世纪,由于故步自封,外敌的侵入,使民族坠入苦难的一百年。终于,一代青年觉醒了,他们中的佼佼者,肩负着沉重中国的命运,开始了奋然前而行的历程……
  ——我看到了现实:宝塔山被人们景慕,说明幻想和希望终于成为真实,在大西北这艰苦的自然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政治生命,生机蓬勃地从黄河之源走向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血腥的刀与枪的斗争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停息了,虽然没有硝烟的斗争几十年来依然没有停止过,可延河两边的高楼还是成排地建了起来,当年的土窑洞今日只供人们观赏,崎岖山路上的毛驴也不再仅仅去驮弹药和干粮了……
  ——我看到了未来:十二亿与黄土高原黄河之水有着深厚渊源的黄种人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大放伟大民族的光彩。就像一个家庭,不幸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要兴旺起来就得从多个方面努力。如果将延安精神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至少该说有了赢得未来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