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咸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9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多味斋

  咸饭
  李全贵
  咸饭味美色鲜,是我国北方山区的家常饭。山里到夏天以后,蔬菜一茬一茬见熟,咸饭就十分丰富多彩。做咸饭是先把水锅烧开,接着放山里称作的菜货,包括北瓜块子、红萝卜片子、白萝卜条子、红薯头子、山药蛋子、菜根叶子等,红黄青绿一锅鲜。煮至半熟,然后下米放盐,随便放些豆钱和各种鲜豆角儿等。再用慢火滚沸着煮,时间要长一点,把锅里的各种成分熬出汤汁,熬出味道,不软不硬、不稠不稀,恰到好处。基本熟了下杂面条调味,再捏上疙瘩饼下锅。
  疙瘩饼是由玉米、黄米、黄豆掺和磨出的面,称杂和面儿。疙瘩饼放进锅里和煮杂面条一个层次,煮熟为止。饭做熟了还得用葱花“追味”,是用饭勺煎油放葱花、芫荽等佐料,揭锅盖连勺子“滋”地一声伸进锅里,一锅饭的味道就出来了,香飘四溢,吊人胃口。夹出疙瘩饼空去水,拿着当干粮吃。
  饭做好后,做饭的儿媳先给公公、婆婆盛上第一碗放在桌上。然后其他人各去盛饭,愿吃稠捞稠,愿吃稀盛稀,“一个锅里抡马勺”就是这个意思。男人们好用大海碗,盛上一碗饭,拿上疙瘩饼出去串门吃饭。
  在过去山里人收一季蔬菜就不算荒年,有“粮菜半年粮,收不收吃一秋”的说法。每年当秋天各种蔬菜收下来,总晒一些干片子,春天青黄不接备用。做饭时先把干片子泡洗后下锅,也有颜色,只是汤水淡了点,称作“干咸饭”。
  八十年代后,活泛了,山里农民种大棚菜,一年四季都有鲜菜吃,逐渐结束了吃“干咸饭”的历史。
  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里讲到“米烂了”的故事,是说的吃捞饭。捞饭是咸饭的一种。区别是,锅水烧开后先下米,米熟先捞出来,时间长了一糊汤,米就捞不出来了。吃饭时先盛米捞饭,后浇蔬菜汤,吃起来更爽口,叫作捞饭汤咸饭。
  如今山里还吃咸饭,只是早晚两用。中午的饭变着样吃,和城镇没有两样。
  咸饭是传统的饭食,养育了多少代山里人,吃过几辈子也不伤胃口。战争年代山里的八路军住房东家,每天起早担水、扫院,和老百姓一个锅里抡马勺,也是吃的咸饭。八路军小米加步枪,打出个新中国,小米饭就是小米咸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