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艺海泛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9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艺海泛舟
  逸舟
  望着摆在案头的这本《艺术欣赏微型文选》,品其文,顿生幽情种种。虽不敢有“风吹哪页读哪页”的况味,然随意翻翻确有丝丝清风拂面,令人在这个炎夏里忘烦嚣,戒浮躁,似与众多大师品茗谈艺,也看这个世界另一面的美与境、寂寞与繁华……
  几乎在不知不觉间,我便被柏冬友先生携上了他的艺术欣赏之旅。
  与柏先生可说素昧平生,只是常读到他谈艺的文章。这些文章虽是“豆腐块”,但平实中颇多真知灼见,且作者以狮子搏兔之力惨淡经营,使其“千字文”传达出许多审美知识和欣赏趣味,引领那些热爱艺术的读者由此及彼,曲径通幽。此次人民美术出版社将柏冬友先生谈艺文章凡百二十余篇结集,无论对于当前的艺术评论,还是对于多年来柏先生忠实的读者,皆是幸事。
  中国文学史上有诗话、词话、曲话,我们不妨凑其趣,将柏先生的这一类文章权且称作“艺话”。唐弢先生在他的《晦庵书话·序》中关于“书话”有云:“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愈是这小东西,看似小摆设,然愈不易写。书话如是,“艺话”亦然。它必要有知识,使人明智;亦要有趣味,使人怡情;还要具艺术品位,使人熏陶渐染而终能有悟。而柏冬友的“豆腐块”正应了唐弢先生的话,融事实、掌故、观点、抒情于一体,使他的读者多年来很是受益。
  柏先生笔下,绘画、书法、雕塑、篆刻、陶艺、标本造型……工艺美术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单是绘画,写意、水彩、工笔、油画、漆画……皆有论述;单是雕塑,根雕、浮雕、面塑、刻瓷……无不涉及。此书虽是一本艺术家专访,然就涉猎门类与介绍知识而言,称之为工艺美术的“小百科”亦不为过。
  作为艺术鉴赏,由“艺话”亦可见作者的学养和识见。在文章中,作者以创作例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提出了许多规律性的东西,甚至用纸、用墨、用笔等问题亦细细道来。如同笔记对正史的补充,柏先生将访谈中诸多有价值的创作技法存留在他的“艺话”中,以艺术家多年的创作心得丰富着已有的书画理论。至于对王乃壮与林风眠绘画的比较、记董辰生而考证戏画、对龙瑞新作的分析及对王镛书法“病笔”提出的商榷,非有一定学识而难以写出。此为柏冬友先生“艺话”有分量的地方。
  掩卷静思,柏先生的文章是大有意义的。有那么多美术史、艺术史的专著与教科书,但我们还是愿读这类知人论世、短小灵动且洋溢着作者才情的篇什。如同有那么多文学史、文化史,也取代不了“补白大王”郑逸梅一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