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警惕“肠梗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三讲”漫笔

  警惕“肠梗阻”
  杨明龙
  笔者近日在部队采访时,听某基地“三讲”办公室的同志讲,有个团在上报本单位官兵对基地党委领导班子和成员提的意见时,把一些十分尖锐的有棱角的给“磨”掉了。不料此举不仅没有得彩,反而受到基地领导的严厉批评,并要求他们如实再报。在为该基地领导敢于求真的精神击掌叫好的同时,笔者不由地想,发生在某团的这种“肠梗阻”现象,虽属个别,却很典型,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重视。
  依笔者之浅见,在“三讲”教育中出现这种“肠梗阻”现象,主要原因还是某些人私心作怪,担心如实上报本单位人员的尖锐意见,是给领导脸上“抹黑”,让领导没面子,失威信,损形象,进而会影响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使领导对自己产生看法,对自己以后的提升使用不利。因此,在反馈群众意见时,“严格把关”,抹去棱角,避重就轻,不痛不痒,只讲共性,不讲个性,致使原本很有针对性的意见“变味”,用在谁身上都可以。
  其实,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是维护了领导的面子和权威,帮了领导的“大忙”,实质上是对领导本人不负责的表现,帮了领导的“倒忙”,使领导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失去了改进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机会,更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也违背了“三讲”教育的目的。
  要根治这种“肠梗阻”现象,实也不难。就是要像某基地的领导那样,不给搞“肠梗阻”的人甜头,使他从中得不到好处。其中的关键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反映时,能听得进逆耳之言,做到闻诤言不怒。要知道尽管诤言听起来不舒服,但它如苦口的“良药”,会医好我们身上的疾病,还我们健康的体魄,使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讲”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群众意见收集整理后,要认真向领导班子和成员搞好反馈。这对于帮助领导班子和成员找准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搞好整改,是很关键、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警惕“肠梗阻”,本着对领导班子和成员高度负责的精神,当好群众意见的“中转站”,而不是“变通站”,如实地“原汁原味”地反馈群众意见,以便使领导班子和成员总结好经验教训,把工作做得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